重30吨大型钻井机开凿救援通道 为将矿工平安救出,救援方制定了A、B、C行动计划,分别使用三台不同挖掘机械。根据救援B计划,他们将用一种特殊的钻机,穿透坚硬岩层,开凿出救援隧道,直通矿工被困的空间。当日8时零5分,救援计划B的工程人员成功使用的重型挖掘机完成了隧道全程624米的挖掘,接下来的几天,工程人员对隧道进行拓宽和加固工作。10月11日用金属管完成救援通道内壁加固,以防矿工升井时通道墙体出现塌方险情。 重达400吨世界顶级起重机:中国制造 此次参与智利被困矿工救援任务的三一SCC4000履带起重机被誉为“神州第一吊”,在电控、力限系统、液压装置等方面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它起重达400吨,是目前中国出口到南美洲最大吨位的履带起重机。它刚刚结束了智利两大火电站建设的吊装任务,还参与了该国大型风电项目的吊装工作,工作性能非常稳定。一旦测算和准备工作结束后,起重机将首先完成救援通道内壁的吊装工程,随后根据现场情况决定如何吊装“救援胶囊”(即救人用搭载舱)。 专业救援胶囊“凤凰号”:依次搭载33名矿工 在救援过程中,最引人关注的设备是“凤凰号”,命名寓意矿工们依靠它重获新生。它形状外形如子弹看,上部白色,下部红色,中间是蓝色的铁笼,看上去类似胶囊,因此媒体用“胶囊”形容它。这个救生舱由智利海军制造,上去像一个由铁丝网围起来的笼子,长3米,内部高度约1.9米,直径大约70厘米,仅稍宽于人的肩部,重约400多公斤,只能容纳一人在其间站立。救生舱内装备有供氧系统、内置音视频通讯系统和逃生设备,配备防护手套、眼罩和安全带。在救援通道被拓宽后,它从700米深的地下依次搭载33名矿工升井,被困矿工进入舱内10-15分钟即可到达地面。 升井过程矿工“全副武装”:特制衣服保持体温 救援开始前,各方专家为矿工在生理和心理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做了充分准备。矿工们从三天前开始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血液凝固,以防在接近地面的上坡路段出现血压骤升或骤降的状况,并穿上了保持体温的特质衣服,戴上了能监控心率和体温的生物测量腰带。由于在晚上升井,矿工还将面临短时间内从井下32℃的高温到地面的0℃以下,宇航局特意为他们准备了高热量流食,在升井前12小时开始进食。富含钾镁元素的流食能帮他们克服在旋转升井的“凤凰号”内的眩晕恶心感。 救援时,智利政府将派出一名矿业救援专家和一名医护人员,乘坐搭载舱到达地下,他们会对矿工进行身体检查,并把升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包括如何呼吸等等细节都告诉矿工们。随后,一名名矿工依次乘坐救生舱升井。 为了保证升井过程的安全有效,救援人员们对矿工“全副武装”,采用多种方法确保他们的安全。 在救援舱内,矿工直立,身上绑好安全带,矿工们将会穿上特制、重量超轻的防水服。他们还将戴上各种监护仪器,监测心跳、呼吸频率、体温等,随时向地面传送数据,以便地面人员可随时监控任何细微的身体变化。在矿工的头部,还会戴上一个装配有耳机和麦克风的小型氧气罩,这可让他们与救援人员保持实时联络。而捆绑在小腿的绷带将会防止出现矿工身体的血液循环出现问题。此外,一旦“凤凰号”在升井过程中卡住,矿工可以自行解开系在腰间的安全履带,以让自己重新降回到矿井底部。医生们担心在经历长时间无光照环境后,矿工们的眼睛将无法承受瞬间的变化,为此,矿工们在升井过程中还将戴上舱内配备的护眼罩。 多套营救预案应对不同情况 救援舱卡在隧道中。由于救援隧道长达600余米,而且岩壁情况复杂。为了加快救援进度,只对其中不稳定的几十米铺设了内壁,如果在升井过程中岩壁崩塌或者救生舱偏离轨道,就可能出现“卡壳”。考虑到这种可能性,救生舱中配备了氧气面罩和对讲机,矿工戴的具有视听功能的头盔也将随时和地面保持联系。一旦出现“卡壳”情况,矿工将启动紧急系统,届时救生舱会分离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在水压系统帮助下把矿工送回到矿井底部,然后救援人员再设法将另一部分运出地面,换用小一些的救生舱继续救援。 如果计划彻底失败,被困矿工无法从现有隧道中救出,就要寄希望于目前仍在进行挖掘的另一条隧道。按照计划,这条救援隧道要钻到580米深度,目前已进展到457米,预计还要一周时间完工。这条隧道直径更宽、度更直,救生舱在上升过程中不会遇到太多障碍,整个过程会更加顺利。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