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占据手机这个移动互联网承载服务的极具重要的入口之后, 推广其它更多的服务应用。这即是一个在未来云服务的"云、管、端"链条中,先"端"后"云"的战略思路。
腾讯科技讯(赵 楠)7月13日消息,小米是什么?发布会上,雷军给小米定了性,是一家做手机的公司,小米的目标就是要做世界顶级的智能手 机。而小米真正意义上的开始,似乎也应从此算起。
一周之内,雷军先后参加了金山与小米两场媒体见面会。这已经打破了雷军 三年来"防火、防贼、防记者"的心中信条。金山,是因为大事突发,需要跟大家做解释;小米,是因为传言太多,需要亲自出面来 做交流。
雷军说,自己只对两个公司有控制力,一个是金山,一个是小米。
金山,是在PC时代拉开序幕时,以做软件,做应用开始;而对于小米,雷 军则定性为,这是一家要在移动互联网狂潮将要到来时,做手机,以硬件为主的移动互联网公司。
关于小米手机,坊间早有传闻,该手机采用高通8系列的1.5GHz双核 CPU,分辨率为480x854的夏普液晶屏幕,配以台湾TPK电容式触摸组件等。预计售价在2500-3000元之间。
目前,国内大多数移动互联网布局者的路数是,以低廉的手机终端带动应用 的普及;国外苹果公司的路数是,以应用带动手机的销售;Google的做法是,推出一款类似Google Nexus的指导性手机,以便能更好的在各个手机硬件厂商中,推广其免费的Android操作系统。
如何给小米的打法归类?如果是第一种,小米手机2500-3000元的 售价,定价未免太高;如果是后两者,米聊是全平台应用,市场上手机终端琳琅满目,用户为什么要用这一个?雷军的逻辑是什么?
把疑问抛给雷军,但雷军只露出小米大移动互联网战略中的一只脚,不表达 其完整的思路。成立初期的小米司机等产品都是为磨合团队的练手项目。小米初期的三大业务是,手机终端、操作系统MIUI、米 聊。"这三大业务以手机终端为突破口,其它两项业务独立发展,三者之间也可很好的融合一体。"
所谓"突破口",就是你可以把小米通俗的理解为一家卖手机的公司,而非 做应用的公司,雷军甚至称,小米的目标就是要做世界顶级的智能手机;所谓"独立",就是小米学习Google采用各个业务独 立制,MIUI、米聊不依赖小米手机生存,而是面向全平台;所谓"融合",可以看到的是,手机、MIUI、米聊实则是分别在 "用户端入口"、"云与端之间的智能管道"、"服务内容"上的布局。
也许我们可以猜测,在占据了手机这个移动互联网承载服务的极具重要的入 口之后,并对"端"和"管"的掌控,便能拥有未来云时代的话语权。而借助入口大量推广其它更多的服务应用,则具备了控制 "云"的能力。这即是一个在未来云服务的"云、管、端"链条中,先"端"后"云"的战略思路。
雷军也透露,这三大业务只是小米移动互联网战略的一部分。而头三年只会 考虑把这三件事做好。至于其它,未来再说。
事实上,雷军手上对小米的这三张牌,打法上都是颠覆原有模式。
与国内一些互联网巨头不同,雷军做手机,讲究高性能、高性价比,定位发 烧级,而不是去抢500-1000元,似乎更易渗入市场的智能手机群类。而MIUI的颠覆除了在产品的微创新上,更多体现在 营销路数,先打入国际市场,培养国际Fans,再折回中国。米聊,则一早就有完整思路,先以Kik为切入点,小步快跑,不断 呈现熟人社区的框架。
手机:只做高端的
先说重头戏,手机。
雷军表示,高性能、高性价比的发烧级手机才能赢,而不是1000元以下 的低端智能手机会赢。目前做得好的智能手机在苹果、三星、HTC、MOTO几家,而在国内高端手机的竞争还没有定型。中国每 年卖3亿部手机,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量。
"Android的G1处理能力在600兆,G2在800兆,G7现在 有 1G的CPU处理能力,这些手机都是两三年前发布的。"雷军认为,Android的手机带动了整个CPU的进步。现在市场上已发布的最快的是双核 1.5G,到今年年底或明年可能会有4核1.5G,而PC现在基本上都是双核2.4G。雷军预测,未来两年之内手机的计算能 力就能超过PC。
复制PC上的成功经验,最主要的是两个基准点。一是高性能,"很多人都 奢望过做100美金以内的笔记本、上网本等,但都是火了一阵,500元的智能手机会有很多产品用不了,用了半天 还会有很多的质疑,长期来看,高性能手机会赢。"
"手机里面有无数元器件是需要定制的,把500万像素做到这么薄,这是 多高的工艺啊,如果改成800万像素做这么薄呢?这个屏、这个玻璃、这个touch、这个摄像头都是定制的,供应商不支持 你,根本做不出来。"雷军称。
其次是高性价比。目前,iPhone 4的定价在6000元左右,而市场上大多数顶级配置手机最低也是4000元的价格。雷军称,"今天的手机工业和PC工业一样,最终都只会有15%的毛利。 竞争到后来,价格太低没利润不可持续。价格太高竞争的结果也一定会输。这个格局会在两三年内出现。"
在这个判断下,雷军为小米手机配置了精英团队,原摩托罗拉北京研究中心 高级总监周光平负责硬件和BSP团队,原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刘德负责手机的工业设计与硬件采购。
据介绍,周广平是乔治亚理工毕业,1995年加入摩托罗拉,为摩托罗拉 技术委员会成员,99年回国协助建立了摩托中国的研发中心,"整个摩托除了刀锋之外最成功的系列,就是周博士领导研究完成 的。"
刘德,创办了北京科技大学的工业设计系,为系主任,后来去美国深造,去 了ArtCenter,是全美最好的工业设计学院。
目前,小米手机处在研发阶段,雷军透露今年8月会研发完善。
有了产品之后,就存在如何推广的问题,国内的消费者和国外的消费者一样 吗?面对如此众多多手机品牌,怎样能让消费者认知你的产品?
雷军的回应是,相信"真善美",好的产品会受用户欢迎,国内的消费者和 国外的消费者对产品、品牌的理解一样,只是我们国内的产品没有做到很好。小米也要办一家拥有Fans的公司。为什么苹果、魔 兽有fans?雷军对推广的理念是,不靠捆绑、预装来推,更多是靠产品口碑。
这似乎也预示着小米手机的推广渠道。此前有消息称,小米手机将借助凡客 诚品的销售渠道,在线营销。而雷军对此不急于回应,不过表示,"我只对金山、小米有控制力,小米或许会和我投的其它的公司有 业务层面的合作,但归根结底我的投资理念是不添乱,不要投票权,不会控制其它的公司。"
MIUI:培养国际Fans 再折回影响中国?
这种营销理念不仅体现在小米手机上,还表现在MIUI上。有评论人士认 为,MIUI开创了一个既美妙又难度极高的推广渠道,先打入国际市场,培养国际Fans,再折回来影响中国。
"MUIU团队是去年Android的年度人物,老外对我们的评价是非 常高的。因为时差的关系,他们常常半夜爬起来,上我们的论坛,学习中文翻译过去,再下载。昨天还有 美国挺出名的一个博客作者去推荐MUIU",雷军称。目前,MIUI多语言支持24种机型,新增的葡萄牙粉丝站点击率也超过 17万。在产品上,MIUI还有云存储功能。
米聊:靠通讯录找好友的熟人社区
在应用方面,小米对米聊的定位是手机上的熟人社区。在米聊上,雷军曾经 用手机上的Facebook来描述米聊的未来。而事实上,从一开始,米聊也是这样定位的。
雷军坚称,米聊不是复制Kik的产品,只是以Kik的模式来作为切入 点。"去年10月6日,我们的团队拿Kik给我看,当时我急着出门,用了一下后,说,赶紧开始干。但这并不意外着米聊就是个 翻版的Kik。"
雷军认为,Kik最重要的,是利用手机通讯录来寻找好友。对米聊来说, 这也是可以借鉴的少数甚至唯一的一个点。
"现在可以看到米聊Talk、涂鸦、手写等一些功能,未来还有许多东 西。我们的'墙'的思路借鉴的是Facebook,我们的名片以及马上发布的更复杂的产品来自linkedin,我们其实有 点在装备手机上集大成的意思。"雷军称,"米聊有完整的思路,两周发布一个新版,只是时间太紧,大家只能看到产品的局部。"
再举例说,手机通讯录的开发。雷军认为,通讯录可以承载更多的元素,比 如头像、个人信息等内容,它是存储在"云"端的。"以前一直在想CSP怎么解决头像问题,这个问题很难解决,Android 手机、iPone手机里面都有头像,但有几个人上传头像?"雷军称,"CSP(芯片封装)的方式太老土,有几个人会见到朋友 就拍,然后上传通讯录?米聊通过产品机制鼓励用户自己上传自己的头像,完善个人资料。"
为了做到实名社区,米聊要求好友拉好友的准入机制,并不鼓励基于位置推 荐好友。雷军认为,基于位置的好友推荐更多是陌生人社区的做法,米聊未来会加入一些LBS的元素,但目前不会做,理由是不想 因为陌生人的增多来破坏熟人社区的氛围。
事实上,SNS也由个人资料、feed、开放应用组成。雷军透露,未 来,米聊也会成为一个开放平台,会有更多的第三方应用接入进来。发散开来,随着接口的开放,未来米聊会不会成为有手机通讯录 关系的操作系统?
从某种程度上说,米聊对人们在手机上通讯的方式是颠覆的,这必然会引起 运营商的注意。会不会由于米聊的壮大与运营商产生摩擦?雷军的理由是不会,答案有三点。
一、手机电脑化是大趋势,应顺势而为。二、3G推出后,缺少应用,消费 者没有包更多套餐的推动力。三、经过测试,米聊出现后并不影响短信的接法数量。米聊与短信,只是应用场景的不同。"一个是闲 聊,一个是办正经事儿的"。
雷军称,正是因为市场有米聊之类的应用,用户才会明显感觉到需要包更大 的套餐,这对国内3G的推广有重大作用力。同时,米聊之类的应用与短信、电话的场景也不同。比如,互联网出来大家认为电视没 人看了,但是今天的电视依然有很多人在看。电视是在客厅里的,报纸是在餐桌上的,都有各自的应用场所。基于上述,雷军呼吁, 运营商也应该来做这样的应用,大家一起市场竞争。
归纳而言,雷军的逻辑,看似是一种先"端"后"云"的战略思维。当然, 在具体的执行中,需要万分的用户体验,"要接地气,和用户接轨"。而"真正懂互联网的都是从单点竞争开始。"雷军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