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3日星期日

郎咸平:99%白领要破产 买房没有用

[转帖]郎咸平:99%白领要破产 买房没有用

(郎咸平/文)“中国99%的白领以及他们的家庭即将面临破产。而且是必然破产!无路可逃!这件事可能是发生在未来2-10年。你可以尽量去怀疑这个数字。但它必然发生,绝非危言耸听。” 就如我预言中国国营企业职工必然失业一样,在当时来说没人信。但确实会发生。因为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其必然以不断的以通货膨胀和改革手段来换取经济的发展。而每一次改革所带来的阵痛都是由百姓来承担的。无论是上山下乡时迷茫的知青们还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大量国企纷纷倒闭时大量下岗职工。如果他们能有一定的前瞻性的话,那么我想他们也许会为自己留一点后路。但是由于过分相信文件以及过分相信生活不会突变,所以才导致了他们的人生悲剧。

有人说政府不会坐视不理白领破产,其实政府当然不愿意。可有的事情……怎么说呢。想想当年的下岗职工吧。引起了那么大的社会震动。又能怎样呢?今天的白领明天破产的时候也那样而已。

而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快速腾飞。但旧的体制并没有完全更改。各种重要行业依然施行的是政府垄断机制在运转。如:银行,金融,冶金,能源,信息,运输,医疗,教育,土地。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不可能对这些东西进行全方面的改革开放。但到了今天,垄断经营所带来的矛盾日益突出。

首当其冲的就是房地产。由于我国的法制不健全,尤其是金融以及改革领域里出现了各种失误导致房地产节节攀升。随着房地产的增加以及外来人口向大城市集中。所以城市新民工也就是所谓的“白领”收入表面上也在提升,以北京为例3000-15000元人民币的月薪处处可见。但这一部分收入主要用于支付租房或还贷。

为了深入地了解为什么99%的白领家庭会破产,我们就必须先了解房价为什么会这么高?高在哪里?资金是运转的?(这里的白领指买房或者准备买房族。)以及发展趋势带来的相关效应。本文会分三个阶段向你阐述。

1:导致房价爆涨的第一个因素:银行竞争下的贷款开放。

其实房价的爆涨的因素主要是因为百姓在替政府所犯下的错误买单。比如以前一个开发商通过某银行贷款了1000万开发了一个房子。如果还不起那他就倒霉了,因为所有的银行都是一个体系,你欠了钱没还就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但是中国在银行改革的基础上开了一条口子,为了各银行之间的竞争所以把工行,农行,建设银行等等全部独立运营。这本来是好事。但问题是这些银行都不是私有的,而是国家的。我们不难想象。当一个开发商从工行贷款1000万的后果。他只需要用500万来开发房子,然后把售价 提升,再把这个开发中的房子按他的售价标准抵押从农行再贷款2000万,然后再用这 2000万中的1000万开发一套售价更高的房子来找建设银行抵押贷款4000万。就是这样一个滚雪球的疯狂贷款模式。

房子卖不卖得出去不重要,关键是房价要高,不得降价。反正银行的钱不是私人的,所以稍微疏通一下行长加之又有“合法的”高零售价的楼盘做抵押所以自然就越来越好从银行贷款。

那么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房子价格只攀不跌!因为不能跌!一跌银行贷出去的款就再也回不来了。这可是政府的银行,政府的钱!所以为了堵住这个资金黑洞一些被收买的专家、媒介便开始疯狂制造舆论用各种舆论手段威逼利诱人买房子。

比如土地资源严重紧张,再不买房将来就只能住在郊区呀之类的。导致人们不得不去买房。其实住不了市中心这种情况这根本不可能发生,城市居民是一个新老替换的过程,要上班的住城里,老人退休喜欢住郊区。只要人口不爆炸就不会出现上班族住不了市中心的情况。虽然这些舆论造成了很多人买房子,但是仅仅是这样,房价还没有高到现在这样的离谱。紧接着政府又犯了第二个错误。

2:导致房价爆涨的第二个错误:中国特色的按揭。

    按揭本来是一种西方很流行的制度,也很合适。但这个制度一旦运用到中国就有点问题了。因为从大的体制上来说。所有银行都是国家的,而不是私人的。所以贷款这个关口就不可能控制得住。只要文件上说得过去,人们就能贷到款。

为了早日缓解第一个错误所带来的资金黑洞。政府开始实行个人按揭制度来售房。还经常举什么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的例子来诱惑人们去按揭。确实有人按揭了,而且是疯狂的按揭。只要和银行有点“路子”的人。他们先按揭一套80万的房子,自己出10万首付然后再从银行贷出70万。之后再把这个房子抬高价格到180万出售。这个时候他们的亲戚或者老爸老妈再去买下,也用按揭的方式自己出首付30 万再从银行贷出150万。然后就不管了。他们不还贷款怎么办?银行爱收不收。反正根据合同我还不上钱你可以收走房子,我们两不相欠。

所以转了一圈,抬高了几倍价格的房子又回到了政府回到了银行手里。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新楼盘刚开始修就被“炒房团”买走了。他们炒的不是赌房子会升值。而是拿了房子去收拾银行。

银行拿到这个房子怎么办?更不敢降价了。只好再加点价接着卖。所以普通老百姓现在根本别想买到真正合理价格的房子!即使你直接从开发商手里买来的房子都说不定已经转了好几次手又回到银行以及开发商手里的了。说句不好听的现在8000/平的房子里,有只有2500才是房价,有5500都是以为决策错误带来的资金黑洞!也就是说你正在替人任劳任怨的擦屁股。

3:第三个问题:白领家庭何时破产?

那么我们研究了房子价格为什么会涨,再来研究一下中国城市所谓的白领家庭破产的必然性。

首先国外白领收入确实是高,但是高得有价值。而中国所谓的白领则普遍素质较差。中国企业内耗严重。人人相轻,人人顽固。所以难怪外资企业一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就开始惊呼:“在中国办企业招不到人!”对此我也深有体会。那有人会说:“既然现在的白领不值这个身价,那水木周平你说说为什么他们还能拿到这样的薪水呢?” 其实,这由于房地产的火爆造成的一个量子效应。银行损失的资金大量的经过少数人之手流向了市场。这些人开始在中国的其他领域疯狂投资。因为他们自己也知道房地产就快要崩盘了。他们这样一轮又一轮的投资热潮正在快速消化这些资金,他们投资互联网,投资高新技术,投资娱乐,投资很多很多。但起码付出的工资要够员工付房子月租或者月供吧。所以正是因为房价的高涨所以造就了中国城市人口工资水平的相对提升。不相信你自己算算你所在的城市白领阶级平均收入一旦交完每月的房钱,手上还能剩多少钱?我想这个问题就不用我再罗嗦了吧。大家心理有数。所以我可以说一旦房地产崩盘紧接着崩溃的就是你的工资。

有很多很多我认识的白领们都购了房。他们的算盘很简单:“两口子除开各种税收保险每月纯收入还12000。交3000房钱算什么?我还能再买一套呢!”是的不算什么。但因为房子贵所以什么东西都贵。吃的贵,交通贵,学费贵,医疗费用更贵!!!所以交了房钱你再除开生活费用就基本上一分钱存不下来,就算存点也赶不上正常的通货膨胀率。问题是如果能一直保持这个现状的话,理论上说应该没事。你这二十年赚来的钱正好可以弥补政府的两个错误带来的亏损。

但问题也出在这里。随着WTO5年缓冲期的结束,大量外资通讯,银行,医疗,保险等等公司都会陆续进入中国。到时候没有人能阻止你把钱存入花旗,存入汇丰。请问一下到那个时候谁愿意把钱存在呆帐坏帐如此之多的中国国有银行呢?即使政府再怎么采取措施也可能挤兑,所以到时候会发生什么现在还很难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到时中国国有这些银行的压力将变得非常巨大。贷款就会难上加上,因为银行根本无钱可贷!同时大量具备高素质人材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必定带来市场的强烈冲击和大量现有企业的倒闭以及白领失业。也就是说。一旦外资企业加入竞争,中国现有的99%的白领都将面临大环境下的就业压力!

    而且外资银行一旦积累了资金开始投资房地产,那么由于它们是正常的操作流程所以造出来的房子就会便宜,其必然拉动全国房地产大幅下跌。如我刚才所说,房价一跌,紧跟着跌的就是你所在的企业的工资收入!可你之前买的房子还贷价格并不会降低或者减少,所以你将无力支付高昂的贷款。那么你的的房子会被银行收走,你的存款会被直接冻结。所以未来中国城市中的白领们最大的可能是和几十年前的中国国有企业职工一样。辛辛苦苦二十年,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如何避免破产?

看到这里您应该明白,不要买房是一个避免破产的好办法。不过我还要提醒你,为了托住楼市不跌,他们还有个办法,那就是鼓吹老百姓不买房就不是个爷们儿!您别说,这还真有点效果。现在的人一张口第一句就是:“你有房吗。”似乎你没房就是个太监一样。我实在是气得连骂人的力气都没有了。还有人在百度水木周平这个帖吧里发帖说:“不买房子你住哪里?”我就奇怪了,住和买有必然联系吗?在中国一个土地都不属于你的房子卖给你和租给你有什么区别?(笑)。更别提土匪一样的物业和把人不当人的强制拆迁!这不纯粹是“皇帝的新装”吗?不过既然WTO中已经说明出版业和传媒业中国还是不对外开放的。那么舆论救市就会成为政府和开发商手中的最后一张王牌。

所以我们在面对很多花言巧语的时候还是自己多动动脑子。以后我们听到的房产的鬼话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令人发指!比如最近就有砖家在鼓吹房价不贵时都说:“什么即使年薪5万,两口子也是一年10万,5年就50万。所以房价当然不贵。”我奇怪的是居然有人点头称是?也许对于这种或者此类已经进化到了不吃不喝不病不穿不动且爹娘早已死绝不用赡养的砖家来说也许还真是那么回事。所以大家注意提高警惕。

结束语:

已经买房或者准备买房的白领一族必定随着房价的崩溃而崩溃,那会是一个缓慢发生的过程。短则两年,长则十年。但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所以中国 99%城市白领一族已经面临破产一说绝非危言耸听!今天你往银行交的每一分房钱都是替政府替炒房者补洞,只有一小部分是真正的房钱。明天大环境一变,你没有那么多资金来补洞的时候就会被市场和银行一脚踢回老家,换一批新人来接着补。不信?走着瞧呗!


--PS:为什么我说99%这个数,是因为根据我的了解 99%的人一旦月薪过5000就开始买房,甚至3000,4000都买。小俩口什么都不明白这样买下去人生一定会很惨。我只是替他们感到忧伤。当然如果你是那1%的智者,多劝救他们吧。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Remove starShareShare with noteKeep unread

2009年12月10日星期四

薄熙来给一些官员的九大“画像”

发信人: litq (风过水无痕), 信区: THAQiushi
标  题: 薄熙来给一些官员的九大“画像”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un Dec  6 11:23:51 2009), 站内

    据《重庆晚报》12月3日报道:12月1日—2日,中共重庆市委召开三届六次全会,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审议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会上,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强调,贪污腐败是党的“致命伤”,作风蜕化则是“慢性病”。他指出:有些人虽然没有违法,但作风蜕化,如果不注意,照样会“病入膏肓”,最终致命。薄熙来还专门从九个方面为作风蜕化的官员进行了“画像”,不妨让我们一同来感悟薄熙来书记为作风蜕化官员栩栩如生的“画像”。 

    一是讲话、作报告、写文章,不动脑筋,大话、空话、套话连篇,还不时拼出个四六句,不知所云。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这样的官员一点儿都不新鲜,一些官员平时根本不注重学习,一天到晚看似十分的忙碌,但却从来都忙不到“点”上,成天奔波于各种不必要的应酬当中。需要讲话或者发言的时候,往往都是有关人员为其准备好,也难怪他们经常拿着讲稿发言时不时闹出一些笑话,其实,这些官员,根本没有自己的思想或者观点,这样的官员,何谈为什么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呢? 

    二是习惯当“甩手掌柜”、做“二传手”,层层批转,坐而论道,不干实事。前些日子,关于“已阅”、“已转阅”这样的词汇在网上炒得火热,也这也恰恰暴露出少数官员作风不扎实,干事飘浮。对于上级的精神和要求,不能真正掌握其精神实质,不能充分结合本地或者本单位的实际具体来落实,这些人在理论上讲得娓娓道来,可是,由于缺乏实打实的作风,往往不能真正为人民群众干具体的实事,这样的官员,怎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呢? 

    三是以会议贯彻会议、文件落实文件,工作飘浮。要想带领一个地区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要想带领一下单位圆满地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这对我们的官员来说,必须在准确地把握本地区、本单位的现实状况基础上,扎扎实实地贯彻上级的批示要求,从而拿出科学有效的举措和办法来。而如果只是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那工作一定开展不好。这样的官员,不仅无法赢得下级的信服,而且也容易在一个团队中形成工作整体工作飘浮的氛围。 

    四是不下基层,不搞调研,上情不明,下情不清,“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出了事“拍屁股”走人,当“三拍干部”。村级干部住乡镇,乡镇干部住县城,区县干部住主城,根子不在基层,心思不在基层,如今,这样的干部并不少见,一门心思往“上”走,这样的干部根本无法与群众打成一片,即便偶尔到了基层,也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根本无法具体地掌握基层的实际,这些干部往往对老百姓疾苦视而不见,又何谈什么关注民生,服务人民呢?

    五是报喜不报忧,专拣好听的说,讲成绩夸夸其谈,讲问题一带而过。当下,一些官员在谈起成绩的时候,仿佛就是一个兴致勃发的演讲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往往还夸夸其谈,试图通过一番演讲来充分反映自己的功劳和政绩。而对待问题,却总是半遮半掩,支支吾吾,甚至对于已经明摆着的问题,也总是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来为自己辩解和搪塞,总希望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如此不能直面问题,不敢于承担责任的官员,又怎能委以重任呢? 

    六是懒懒散散,松松垮垮。“上班一杯茶,一支烟,一个电话聊半天……”有些官员因为没有过高的追求,总是满足于现状,工作当中往往是懒懒散散,生活当中往往是松松垮垮,各项工作总是凑合将就,这样的官员,就算不贪污、不受贿、不做任何违法乱纪的事情,但这样的政府官员,不免有损党的形象,缺乏责任心与进取心,这样的干部,是科学发展征途上必然要淘汰的干部,如此不作为的干部是会遭到人民群众所厌弃的。 

    七是不读书、不学习,玩游戏、炒股票,“斗地主”、打麻将。“活到老,学到老”。这至理名言应该是对每一个的要求,更何况作为党的官员,更应该时时刻刻都加强学习。当下,一些官员总是以工作繁忙、应酬太多为借口来为自己不读书、不学习开脱,事实上,这些干部更多的时间浪费在酒桌上,浪费在很多不必要的应酬中。而对于广大官员来说,要想作出更加科学的决策,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那就应该多挤时间来读书、学习。 

    八是铺张浪费,贪图享乐,办公室越修越豪华,小汽车越坐越高级。连日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人民检察院女检察长刘丽洁成为了网络上的焦点人物,这位贫困县的女检察长,不仅驾驶近百万元的豪车,而且,在原检察办公大楼毫无问题的情况下,居然又投入巨资新建豪华办公大楼,女检察长如此的豪气,也难怪会引起公众的热议呢?而当下,铺张浪费、贪图享乐的官员绝非少数,大把大把花公款,岂不知,这些公款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啊? 

    九是处事圆通、好人主义,喜欢当瓦匠“和稀泥”,喜欢当木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是不当铁匠“硬碰硬”。大家一团和气,互相吹捧,看着彼此都是客客气气,十分团结,其实,这样的“伪团结”是对同志的不负责任,是对党的事业的不负责任。而官员之间的“和稀呢”,对待问题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结果导致大家在奔向腐败堕落的道路上齐头并进,最终的结果是影响了党的事业,葬送了党的干部,影响了一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透过薄熙来对于作风蜕化官员生动而形象的“画像”,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都应该好好“照照自己”,及时纠正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让自己一名共产党的好干部,更多地为党和人民群众服务,为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做贡献。

天才已成往事 - [电影]

天才已成往事 - [电影]

今天是朱塞佩・托纳托雷的见面会和新片展映,提前温习了他的“回家三部曲”。电影是立体的小说,托纳托雷继承了意大利电影的文艺血统,他自编自导的作品在写实中渗透着梦幻色彩,精致细腻的镜头和配乐勾勒出跨时代的氛围,为小人物赋予深刻的传奇性。这套华丽颂词在今天看过他的新片之后可以统统扫进历史簸箕。记录在微博的观感整理如下:

《天堂电影院》 ★★★

经典台词

日复一日生活在这儿,你会以为这里就是世界中心,一切不会有任何改变。如果你离开一两年,再回来时,你会发现人事全非,属于你的都已消失。你必须离开这里一段时间,直到你有所成就再回来,回到这个你出生的地方。现在不行,你此刻比我还瞎。生活和电影不一样,生活难多了。

不准回来,不准想我们,不准回头,不准写信,不准妥协,忘了我们!如果你办不到回来了,我是不会让你进我屋子的,明白吗?不论你做什么工作,要去爱它,就像你爱放映机一样。

观感

天堂电影院最终被炸毁,一代人的回忆灰飞烟灭,老人们满怀失落,年轻人们却在废墟前谈笑风生,历史仿佛注定会被遗忘。3小时加长版,中年多多与初恋情人重逢甚至发生关系的情节都是画蛇添足,导演大概是为了满足自己隐秘的愿望,却没有意识到失去的就不会回来,也无法弥补。对细节不知如何取舍,显示出托纳托雷早期的不足。在今天的见面会他谈到,后来发行的加长版其实是影片最初的版本,但是在意大利上映时票房惨淡,应制片方的要求剪短,才在国际获奖。

据说托纳托雷导演《天堂电影院》的初衷,认为本片是一个讣告,宣告传统电影院和普通电影生产方式的终结。八十年代末电视的兴起,使电影业受到很大冲击。然而,现实却是世界第一流的创作人才都会自动投入电影业。只要人们内心还有梦,电影的生命就不会终结。

《西西里美丽传说》 ★★★★

这是托纳托雷最成熟的作品,全片展示了人性的恶毒,当玛莲娜独守空闺,人们都认定她耐不住寂寞,觉得外表性感的女人骨子里一定很放荡。有罪的不是她的美貌,而是那些塞满邪念和偏见的心灵。后来玛莲娜为生活所迫出卖肉体,人们更是幸灾乐祸:我早就看出她是个婊子,果然不出所料!没有人关心玛莲娜为什么会堕落。

结尾,玛莲娜失去了美貌,失去了贞洁,也不再清高,人们才宽恕了她,因为她终于变得平凡,不会再让人产生邪念或者自惭形秽。如果她还是像从前那么美,没有丈夫,始终独身,也不接近任何男人,即使战争结束,世人就能坦然接纳她吗?如果没有丈夫的支持,没有爱情的支撑,她能够凭一己之力生存吗?

《海上钢琴师》 ★★★★

我最喜欢这部作品,因为蒂姆・罗斯,他在《落水狗》演橙先生,就是个过目难忘的人物,在仓库哀求白先生送他去医院那场戏,演技叫人吃惊。他在爱讲荤段子的黑帮流氓中间不显山不露水,中枪后像个娘们儿似的哭叫个不停,在黑帮头目乔面前一边撒谎一边露出那种瘪三特有的坏笑,在警察同僚被割掉耳朵方寸大乱之时,他濒临死亡仍能保持镇定。我试着修改了《海上钢琴师》的几段台词,特别是1900死前向迈克斯道别那段,感觉原文有些冗长,抓不准要表达的意思。

经典台词

冬天的新奥尔良美极了,在三月,你总能遇到那样的午后。浓雾滑入,飘浮在街灯下,淹没了万物。一切像被白色的刀刃抹过,仿佛施了魔法,房子失去屋顶,树木失去枝条,圣路易斯教堂失去了塔尖。人们擦肩而过却视而不见,脖子以上全没了,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撞上了就互相问候:草泥马。

在甲板上我感觉好极了,我看起来真像那么回事;可是在陆地上,我根本看不到尽头。在船上弹钢琴的时候,我主宰一切,我用音乐能满足所有人的愿望;可是下了船,我只能听凭上帝主宰,我看不到我的未来。谁能面对无数诱惑仍然坚持自己想要的?到那时恐怕连自己是谁都他妈的忘了。

我生在这艘船上,我只能这样活着,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是一个美得过头的女人,是一段太长的航程,是我不会弹奏的曲子。我离不开这船,大不了,我的人生可以提前谢幕。我不为任何人而活,除了你,谁也不知道我的存在,你和我一样,是人群里的异类,对孤独你得习以为常。

我见过无数次人们在码头上互相道别之后,转身就走,神色漠然。但是当我和1900说再见的时候,道别却成了最伤感的事情。虽然表面上笑着说“回头见”,但是我们心知肚明,这次分离就是永别。有时候从零开始是必要的,你得回到起点,这并不是结束,除非你有一段拿得出手的好故事。

观感

1900不肯下船,也是担心无法抵制世间的万千诱惑。在相对单纯的环境里,人很容易坚持自己,但是置身追名逐利的社会,置身争夺利益的漩涡中心,置身唾手可得的诱惑面前,人性真的经得起考验吗?就连从小生活在世界之外的1900都不能坦然说不。

终于看完托纳托雷的三部曲,三个故事都呈现了生命的孤独。《天堂电影院》多多并不理解艾佛特的苦心,分别了整整30年,两颗心没有再走近过,直到看了那份礼物。《海上钢琴师》1900和小号手迈克斯是朋友,甚至可说是生死至交,但是迈克斯并不完全理解和明白1900的内心世界,他只是亲眼目睹了一个传奇的存在。真正的传奇生来孤独,也没有归宿,只能活在人们记忆里。

《西西里美丽传说》更加绝望,前两个故事主角都守护了内心的纯真,而13岁的伦那托力量太渺小了,只能眼看着自己所爱的毁灭。伦那托目睹了玛莲娜的悲剧,却从未走入过她的生活,更不必说她的内心。两个灵魂擦肩而过,各自孤独却无法互相安慰,这就是生命的真相,即使爱情、友情也不能解除孤独。真正的英雄不是让世人景仰和折服,而是孤军奋战,独力战胜黑暗。他们从不惧怕孤独,因为只要有个好故事,就永远不会被人忘记。

新片《巴里亚》 ★★

恍恍惚惚从电影中心出来,一路上很渴望突然有人冲过来狠狠捶我的脑袋,告诉我那不是托纳托雷的电影。可那些熟悉的细节扑面而来:贫困躁乱的童年,凶恶粗暴的老师,动辄对孩子抡拳头的父母,永远一见钟情的男女主角,西西里特有的粗犷民风,还有耳熟能详的配乐。可是堆砌在一起,看不出任何新意。

炒自己的冷饭还不是最糟糕的,整个故事大而无当,主线杂乱无章,虽然塞满散碎笑料,逗得观众笑了一阵又一阵,可是跟看到男扮女装的小沈阳发出的笑声没什么不同,看到可笑的事物而发笑是人类的本能。群众演员个个面容深邃,像是苦难的化身,男女主角坐在他们中间就象两个崭新的广告演员。

整部电影走马观花的记叙了一个意大利共产党员的一生,连人物性格都没交代清楚,罗列了一个又一个历史事件,让主角像道具似的从中一晃而过。为了避免彻底的平铺直叙,开头结尾用了一点蒙太奇,却和1986年中国电影《异想天开》的处理手法如出一辙,但并非主角在做梦,倒更像托纳托雷自己的南柯一梦。

托纳托雷说本片的构想产生于06年来中国执导奥运短片,是不是当时看了太多中国电影,否则为什么有一股主旋律气息?全片都在体现政治正确,共产党、社会主义这些让中国观众倍感亲切的名词频频出现,却让托纳托雷显得十分陌生。我真希望是字幕翻译出了问题,但是演员的资质和演技都很平庸。

最大亮点是土地规划局局长这个角色的设计,他居然是个盲人,只负责收房地产开发商的钱,就批给他们土地,因为这个职位只需要权力,不需要视力。这个构思大概是托纳托雷06年中国行的真正收获。威尼斯电影节主席说《巴里亚》在意大利已经有130万观众,现场翻译强调意大利有6千万人口,但是观众人数也少得可怜。本片投资2500万欧元,片长2.5小时,有30多位意大利知名演员在其中客串(意大利版《建国大业》?)如果从没看过托纳托雷的电影,可以给三颗星,但是在创作上过度重复自己就没有任何意义。

托纳托雷和晚年的格里菲斯一样,创作力已经衰退。“随着票房的巨大成功,格里菲斯曾经拥有的谦虚、敢于探索的精神被哗众取宠和矫揉造作取代了,1919年的《残花泪》是他最后的杰作。此后他的影片依然成本很高,但都是用过时的题材拍出公式化的东西。”当年格里菲斯56岁退出美国电影界,如今托纳托雷也53岁了。没有人能够抵挡无情的岁月,纵然是天才,最终也只能默默陨落。电影的生命不会终结,人的艺术生命却总有尽头。

2009年12月8日星期二

《毁灭杀手》(kkrieger) 是一个火爆的3D枪战游戏 96k

发信人: azrael07 (风来的西林), 信区: Game
标  题: Re: 整个魂斗罗游戏才128K?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Dec  9 01:12:52 2009), 站内

这里有个介绍,下载你就自己找好了

《毁灭杀手》(kkrieger) 是一个火爆的3D枪战游戏,令人震惊的是它的体积仅有96kb
!没错,就是96kb。这个游戏只有一个.exe执行文件,体积是96KB,无须安装,解压
即可运行。而且,它不是什么DEMO版,是真正的完整版,真是难以相信!

游戏的操作也很简单,W、A、S、D控制方向,空格跳跃,鼠标左键射击,1-5切换武
器。

这个容量只有96K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kkrieger」,是由德国一家名为「.the .produkkt
」的小组完成的,但玩过的玩家都被这吓死人的游戏视觉表现震撼,不管是超炫的光
影表现、实时阴影投射、环境贴图、凹凸贴图...等3D效果一应俱全,加上游戏中的
人物、怪物3D模块也建构得很仔细,游戏关卡也设计得颇有气氛,这么高水平的游戏
就算是直接拿市面上已经发售的同类型游戏来比都胜过太多了,但游戏容量竟然只有
96K,讲白点,游戏截图的容量都不只96K了,只能说这款游戏「kkrieger」真的是太
强了!!! 当然,其画面肯定无法和QUAKE3、DOOM3之类相比,但考虑到其96KB的身材
,也足以令人震惊。

官方的最低配置要求是1.5G的CPU, 512的内存, Geforce4Ti 或 ATI Radeon8500以
上, 至少128M显存。软件要求Directx 9.0b以上版本支持。


【 在 pcman (终于成功注册了id) 的大作中提到: 】
: 求96K CS游戏的下载链接


--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59.66.122.*]

2009年12月7日星期一

交强险异地理赔总结

发信人: plen (杯酒人生), 信区: AutoWorld
标  题: 交强险异地理赔总结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Aug 16 17:01:51 2007), 站内

总算拿到400块钱了,期间跑了3次我的保险公司,3次对方的,还请对方吃饭,折腾了2周,花费早就超过400了,不为别的,就想搞清楚异地理赔有多么复杂.有了这次经验,以后再复杂的情况也不怕了.

现在把过程总结一下,让后人少走些弯路.

原则: 要自己了解所有所需材料,主动去要,有些材料自己不要他们不会主动给的.

事故经过:在公司地库溜车撞了另外一个同事的车, 我全责.

我投保的是山西的太平洋, 对方是北京人保, 事故地点在北京.

下面是整个流程:

需要随身带的材料就不说了:身份证,行驶证,驾驶证,保单,多复印一些,随时会用到

1. 事故发生后, 必须打122报警,不能用快速处理, 同时也要向双方保险公司报案.得到的材料是交警开的2份事故责任认定单.

2. 然后到全责方保险公司定损,也就是我方的太平洋,由于是异地的,所以他们要委托北京分公司代查勘,他们指定一个地方,然后我和同事一起过去定损.

3. 因为是异地要求北京代查勘,所以要交300块代查勘费(一个保险公司内部还相互黑),别忘了索要发票.在全责方定损点定损完,需要获取以下材料: 双方车辆定损单(各2份),全责方索赔申请书,双方照片,查勘报告,交强险无责赔付材料交接单

4. 先修车后索赔, 当然钱都是我先垫付了. 双方修车完后各需拿到以下材料:修车结算单,修车明细(一张红色单子,上面要有修理厂的章和车牌号),修车发票,在定损单上盖修理厂的章.

5. 自己的车修完后,去对方保险公司领取无责赔付的400块(超过400的都是按400算,所以只开了400的发票).这个过程相当麻烦, 需要带齐以下材料:
自己车的定损单一份
查勘报告
向人保的索赔申请书(当场填写)
委托书(假如不想让无责方跟你一起跑的话,让他填这个委托你来领钱)
双方车损照片
全责方修车发票和明细
责任认定书(交一份,自己留一份)
交抢险无责赔付材料交接单
这些材料的复印件上都要盖上全责方保险公司的交强险理赔专用章.
经过漫长的等待,然后又有n多手续,不过只需你签字就可以了, 最后才能到财务去领钱.

6. 下面需要报销给对方修车的钱了, 需要把剩下的材料都拿到最初承保的保险公司去报销,必须带上本人身份证去. 我打算把这些材料和身份证寄到山西,让别人帮我去领了.

总结:
保 险公司服务态度普遍比较差,交保费的时候一万种渠道,打个电话就可以了.等到理赔的时候让你跑断腿,审查及其严格,这些材料缺一不可. 保险公司之间相互扯皮, 一个保险公司内部也相互扯皮. 这个赔付流程的细节很少有业务员懂,一般就是相互踢皮球.看来以后再出险了还是用自己的车损骗保方便些.

几个花絮:
1. 到了定损点,定损员都没办过这样的案子,一个劲儿的抱怨, 然后和山西的保险公司狂沟通流程.

2. 打了n次95518, 说法不一, 竟然还有话务员说交抢险不能异地理赔!

3. 山西的太保和北京定损点相互踢皮球,后来我让他们直接通话,他们竟然吵起来了...

4. 在人保柜台前面坐了一会儿,老手过去直接排出一堆资料,新手过去拿几张纸,被告知这没有那没有,很不耐烦的轰走.


--

※ 修改:・plen 于 Aug 16 17:07:18 修改本文・[FROM: 152.104.150.*]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152.104.150.*]

车主应该如何投保汽车保险(基本篇)zz 久久保险网

发信人: Adaxu (有钱了就喝屈臣士的水), 信区: AutoWorld
标  题: 车主应该如何投保汽车保险(基本篇)zz 久久保险网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Sep  4 11:45:08 2008), 站内

最近换工作了,也开始接触一些保险方面的知识。在版上看见好多人有和我当初一样的问题。写一些自己知道的事,但是不一定都对,不对的地方,大家请指正。
车险,这个每一辆车都是必须买的。价格和服务是大家关心的,有人关心两者,有人只关心其中一个。下面的文字或许有些枯燥,但对于车主特别是新手车主来说,花一点时间看看是非常值得的。

第一、先说各家财产保险公司名称吧。
        1)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简称人保或者中保。
        2)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简称太保。
        3)平安财产保险公司,简称平安。
        4)华泰财产保险公司,简称华泰。
        5)中国人寿财产保险公司,简称国寿财。
        6)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简称中华联合。
        7)大地财产保险公司,简称大地。
        8)太多了,不列举了。

第二、汽车保险险种大致分类:
1、基本险种:
1)交强险:这个就不用解释了,上就是了。
    2)车辆损失险:解释为被保险车辆刮,碰,蹭,撞; 保险公司给予赔偿,按一定百分比赔偿,不是全部赔偿哦。
    3)第三者责任险:解释为除被保险车辆以外的所有物体,人等; 保险公司给予赔偿,按一定百分比赔偿,不是全部赔偿。比如你撞了别人的车,对方的车手损失和人也受伤了以后,所有的赔付走这个保险。(要是三者是自己的家人的时候,保险公司不给赔付)
    4)全车盗抢险:解释为被保险车辆丢,盗,抢(除本车部分零件丢失外),保险公司给予赔偿80%。
    5)车上人员伤亡险:解释为被保险车辆上的人受伤了以后可以用这个保险来赔付,保险公司按照一定百分比赔偿。其中还分为司机和乘客,一般要上的话,小车都是上5人(司机1人。乘客4人)。
以上就是号称四项基本主险。

2、不计免赔险。筒子们务必仔细看清楚,不计免赔险有好几类。(生活中常常看见这样的情况,有的保险代理人或者保险公司业务员,利用普通车主对该险种不熟悉,向你报出低价的不计免赔险,筒子们必须擦亮眼睛,很可能这是为了用低价吸引人,其中有一两项不计免赔险没给你上。)
    1)车辆损失险的不计免赔险:投保了此险种后,车辆损失险的情况, 保险公司对车损给予100%赔偿。  
    2)第三者责任险的不计免赔险:投保了此险种后,第三者责任险的情况, 保险公司对车损给予100%赔偿;
    3)全车盗抢险不计免赔:解释为投保了此险种后,车辆盗抢的情况, 保险公司给予100%赔偿;
    4)车上人员伤亡险不计免赔:解释为投保了此险种后,车上人员受伤的情况, 保险公司给予100%赔偿;
    5)附加险不计免赔:其中车辆自燃险和划痕险有不计免赔,意思和以上一样。


3、其他附加险:
    1)玻璃单独破碎险解释为:被保险车辆的前、后、左、右风档玻璃在行驶过程中单独破碎的保险公司给予100%赔偿;
    2)车身划痕险解释为:您投保了此险种后,被保险车辆出现划伤的情况, 保险公司给予按比例赔偿,上附加险的不计免赔后100%赔付。
    3)还有一些涉水,车辆自燃险啊一般不建议上,没什么意义。
    4)指定驾驶员,这个只是对人保的保险单有意义。

补充:这里简单提下保险的条款,新的机动车保险条款出来了以后,有A/B/C三个条款,大部分公司用A款,其实作为车主不太需要关心这三款的细节差别,效果其实差不多。

第三、商业保险的价格和服务是肯定大家最关心的,这里先说说价格。
    在险种和每个险种的保险金额都相同的情况下,一般各家保险公司的保险单上打印的费用上下差别在几十块左右,没有什么区别。
    对于版上筒子们说的7折话题,其实只要符合一定的投保条件,保险公司都给打7折。所谓的一定投保条件,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几点:1、车辆不是限制承保的稀 有车型或者老旧车型;2、保有量特别少的进口车型(比如迈巴赫,这个不保,或者费率上浮很多,不过有这个车的人估计不会在乎保险费用。);3、有的保险公 司,第一年的新车不能打7折,要7~8折之间;4、还有的有点儿忘记了 :)
    其中有一些特别的,有些保险公司要求车辆损失险要到一定金额才可以打7折,要不然只能7~8折。比如太平洋保险公司,这个要求车辆损失险上7W以上,同时还需要上全车盗抢险以后才可以打7折。
    
现在的销售途径:
    1)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做的销售,对于保险公司自己的业务员,一般都是做渠道,比如4S店和修理厂或者是集团客户等,做自己个人客户的少,更多是代理机构 或者个人代理自己冒充为保险公司的人。保险公司自己的业务人员,一般有一部分的代理费用,但是比较少,价格方面没有太多的优势,所以他们自己做直接客户 少。
    2)代理机构的业务员和个人代理,保险公司要给代理机构或者个人代理部分的代理费用,一般都比保险公司自己的业务员的代理费多,所以他们的价格一般有一些优势。
这 其中,代理机构和个人代理有一些区别,个人代理中,有一些是长期做汽车保险的,自己个人有熟悉的保险公司和修理厂,在车主出险以后,自己个人来提供处理理 赔和维修的服务。友情提醒一下,有一些个人代理是只是为了眼前利益的,报出不计成本的低价让你投保,但等投保完了以后,就什么都不管了。
    对于保险代理机构,代理费用一般比个人代理高一点点,但是价格可能和个人代理差不多,都比保险公司直接的业务员优惠一些。代理机构一般都有合作多家的保 险公司和多家修理厂,由于专业代理机构的量比较大,一般和保险公司有协议,可以代理客户来做出险后的服务。一般来说,对投保的客户都会有出险后的服务,比 如代理定损、修理和理赔等。
    以上的渠道里面的业务员参差不齐,不乏有的人用低价骗你,一般用低价格骗你来投保的,到时候不是说这个价格没法出,就是给你偷偷的把不计免赔险拿掉一部分,总之,碰到离奇的低价,筒子们一定要当心,当然,即使报价合理,仔细了解你的合同也是必要的。
还 有要注意不足额投保问题,比如你的车目前新车的价格20w,投保车辆损失险的时候一般来说可以下浮一点,有可能17w就可以投保,但是有的业务员说13w 可以投保,这就要小心了,有可能是按照不足额投保,这样的话,以后理赔的时候可能会出问题。简单的说就是,即使上了所有的不计免赔险,理赔的时候也无法 100%赔付。
    3)电话车险,有三、四家有自己的电话车险,比如平安/太平洋/人保等。这些公司是把10%~15%的代理费用,以各种形式返回给客户,和代理机构的价 格差不多,很多客户选择电话投保。电话投保的时候,看清楚来电是不是电话车型的特别服务号,要是其他号码,10有89是别的个人代理冒充的,千万要注意。 由于保险公司自己的电话车险业务,一般都是归属集团的电话车型部门业务,而各地的售后理赔服务部门是归属各地分公司来花费建立的。电话业务不属于各地分公 司的业务,却要用分公司的售后服务,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地方的售后部门一看是电话车险投保的保单,有时候会有一些刁难,应对这个就要攒个人rp了。不 过最近有传闻,平安的电话直销业务好像要停了。
    合理的费用,一般小的保险公司为了抢市场,费用在7折以后,还有比较大的空间,这个就不说了。大的保险公司,比如人保,太平洋,平安,华泰等,一般来说在7折以后还有一部分的折扣。所以大家在7折以后还可以稍微侃侃价,就看你的口才和对方的心态了。
    车主的保险花费的比较是: 代理机构<=个人代理<保险公司电话直销或者保险公司业务员。(不排除保险公司业务员把自己的业务放在代理机构来做,同时将价格压低的情况。)
以上是商业保险的价格哦,希望能给大家一定的帮助。
    
交 强险最常见,所以单独说,由于有不少老司机相信自己的技术,有的司机就只是买交强险或者加上三者责任险。先说交强险规定的优惠,上一年度没有出现涉及到交 强险的事故的车,可以优惠10%,就是保单上的价格是850;上两年度没有出现涉及到交强险的事故的车,可以优惠20%,就是保单上的价格是760。要是 单独上交强险,这时候价格可以特别低,因为单独购买交强险,一般会出小保险公司的保单,大都可以优惠一部分,所以市场上出现低于700的。
对于商业保险和交强险的价格,保险公司会在不同的时期可能执行不同的代理费,所以不同时间可能在7折后折扣有所不同。

第四、该说服务了。
    1、几家大的保险公司分开说,小保险公司的就统一说了
1) 人保,这是车险市场的老大。在北京,人保的服务在北京各个区县支公司之间是有区别的,每个区的支公司自己和修理厂谈合作的。比如说修理厂A和海淀支公司合 作的,可以提供定损和直赔服务,海淀支公司出的保险单的车主只要到时候回来领车就是了。但是在朝阳支公司出的保险单,只能在这儿定损维修,车主要自己垫付 维修费用,然后去保险公司领款。
    2)太平洋/平安/华泰,这三家在北京采用的是全城通配服务,就是在北京出的保险单,在合作的有直赔服务的修理厂(一般是定损中心和分中心)都可以维修直赔。在有定损维修权(一般是合作定损维修厂家),这些就和上面提到的人保支公司类似。
    3)中国人寿财产保险/大地等中型公司,一般在北京的定损中型和分中心都可以直赔,但是合作的修理厂数目不如以上4家多,特别是4S店少。
    4)中国联合和1)的人保类似,但是合作的修理厂数目不多,特别是4S店少。
    5)阳光/长安等小公司的,在北京的定损中型和分中心都可以直赔,但是合作的修理厂数目少。
以上说的维修厂包括各种资质的维修单位和4S店等。

2、代理机构和个人代理的服务。
    代理机构一般和保险公司有合作协议,可以代理客户做出险后的理赔等服务。
    个人代理一般就是自己个人提供服务,个人来给客户代理理赔等,有可能要客户一起陪同去。

3、修理厂(包括4S店)的服务。
    一般来说,修理厂有出保单的资格。在该修理厂出的保险单都可以享受出险后维修直陪服务,这有一个前提,要是双方事故的话,要求对方的车也必须在该维修厂维修,要不然也不能享受维修直赔服务。这一点所有的保险公司都一样,但是业务员一般不和你说。
    对于是定损中心或者分中心资格的修理厂,参见以上的保险公司提供的服务,不一定说一定要在4S店出保单。
第五、投保和出险的时候,你最好能知道的事情。
1)    在保险单上的价格,相同保险金额和险种的情况下,各家保险公司的保单价格几乎差不多。
2)    建议投保大的保险公司,后续服务更加完善。
3)    业务员经常说的全险,一定要问清楚是不是所有的不计免赔险都给上了,这里价格差别比较多。
4)    一般大的保险公司,代理价格或者业务员只会给你商业保险部分有优惠,交强险很少有优惠的,这个是合理的,因为大的保险公司对交强险没有什么代理费。
5)    业务员和你说的7折,不要管,只要你投保条件符合保险公司的规定,是个人都能给你7折,这也就是你保险单上的价格。
6)    在保险单上打印的价格基础上,一般商业保险部分还可以有一定折扣,大部分在10%~15%左右,不同的时候也就上下也就差几个点。
7)    拿到保单后注意看看,先打保险公司的电话验证真假,然后注意在保单的第一页上有没有新打印的特别约定等,这些条款可能导致你以后理赔有问题,一定要问清楚了。
8)    商业保险和交强险一定要在同一家公司出的保单,这样理赔才比较方便。
9)    双方事故出险后,要是责任不是特别清楚,立刻给交警和保险公司都报案。
10)    责任清晰的双方事故(比如追尾),责任方给保险公司报案,同时可以双方签事故快速处理单。
11)    单方事故,先给保险公司打电话或者给你的保险代理机构(or 个人代理)打电话,来看看怎么处理比较好。
12)    给警察和保险公司打电话以后,要是自己不熟悉后续手续,最好给自己的代理打电话咨询或者协助办理手续。
13)    到事故主要责任方的保险公司定损中心定损,选择自己期望的维修厂或者去指定维修厂维修。
14)    修理厂或者保险代理机构去理赔领款,或者自己去理赔领款。

我想,能了解上述内容的精神,应该就差不多了。先这样吧,有什么不懂的,站内吧。

2009年11月26日星期四

美国开始全面札紧“中美国”的篱笆(ZZ from bjtubbs)

发信人: qqyy (qq), 信区: BJTU
标  题: 美国开始全面札紧“中美国”的篱笆(ZZ from bjtubbs)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Nov 27 00:08:48 2009), 站内

~~~还是值得看的。。。
美国开始全面札紧“中美国”的篱笆

                        ——简评美国关税等变化及奥巴马访华

张宏良

是 和平崛起还是和平亡国? “中美国”的出现,把这两个截然相反的历史命运,同时摆在了中华民族面前。和平崛起,历史上从未有过先例;和平亡国,苏联的前车之鉴并不遥远。况且,只需 稍微注意一下经济数据就会发现,对于老百姓而言,中国在经济上实际已经濒临亡国边缘,或者干脆说,中国在经济方面事实上已经亡国。中国老百姓的劳动所得占 GDP比重已经接近十分之一,而中国外贸占GDP比重则已经达到四分之三,这意味着中国绝大部分经济发展,对中国老百姓已经没有了任何积极意义,老百姓除 了提供劳动和承受环境恶化之外,与中国经济发展已不再有任何其他关系。对中国经济发展感到欢欣鼓舞的,除了国内的官员、富豪和知识精英之外,就只有享受中 国四分之三GDP的那些西方洋人了。“中美国”概念的发明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尼尔・弗格森,就把“中美国”解释成为男人挣钱、女人花钱的一个家庭,其中 “挣钱的男人”就是中国,“花钱的女人”就是美国。美国人能够花中国人的钱,是因为他们拥有一个强大国家;中国人挣了钱被美国人花,是因为中国变成了一个 肥大国家。
强大国家将走向和平崛起,肥大国家将陷入和平亡国。
中国就是在“中美国”里走向了肥大国家,“中美国”就是由世界最强大国家和 最肥大国家组成的新型经济体。正在中国访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声称美国不寻求遏制中国的发展,不惧怕中国强大,这的确是奥巴马十分真诚的心里话,如同养猪 场不会寻求遏制猪的发展,不会惧怕猪的肥大一样,不仅不会惧怕猪的肥大,甚至还会想方设法把猪养得更加肥大。但是,尽管养猪场不会遏制猪的发展,不会惧怕 猪的肥大,但是却要不断札紧和巩固猪圈的篱笆,最近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征收惩罚性高额关税,以及普查海外资产和征收海外资产税,就是在札紧“中美国”的篱 笆。奥巴马的自信,就是建立在“中美国”牢固的篱笆基础之上的。
奥巴马来中国之前做了两件事情,一是对中国出口美国的一系列商品实行惩罚性高额关 税,二是以10月15日为最后期限,在重罪威胁下,完成了对美国公民和绿卡持有者海外资产的普查,对海外资产征收重税,对瞒报者治以重罪。前一件事情以所 谓中美贸易战的形式闹得沸沸扬扬,后一件事情则很少有人注意。并且单从表面来看,这两件事情对中美关系似乎影响不大或者完全没有关系,但是如果放到“中美 国”的框架中来分析,这两件事情则对中美两国台前幕后的关系具有重要影响。此次美国对中国商品实行高额关税的实质,是要建立中美两国之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 度,在实现了“中美国”的产业融合、金融融合、资源融合之后,进一步实现“中美国”的财政融合,把包括中国财政收入在内的绝大部分财富,统统变成中国所 有、美国使用的财富,财富所有权在中国,财富使用权归美国。更为重要的是,把中国对美贸易直接纳入美国经济调节体系,通过直接掌控中国对外贸易来进一步掌 控中国庞大的经济体系,在用市场化、私有化手段摧毁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以后,反过来再把中国重新纳入美国掌控的计划经济体制当中。而以普查和征收海外资产 税为内容的美国查税风暴,如果只从表面上理解,美国司法部从包括瑞士银行在内的世界各国银行索取的名单中,应该只包括已经获得美国公民身份和绿卡的中国 人,但是,如果美国借此机会对某些现任中国官员和高层部门研究人员的海外资产也表示出浓厚兴趣,以此来进一步巩固“中美国”的政治篱笆,那将意味着美国不 仅要把更多的中国财富变成美国的收入,还要把更多的中国政治精英和文化精英,同时也变成美国的海外公务员和海外传教士,推动“中美国”由目前还十分松散的 单一经济共同体,向着更加紧密的政治共同体方向发展,把中国崛起的辉煌明天变成“中美国”崛起的辉煌明天,在“中美国”寄生体上再现21世纪美国的“光荣 与梦想”。而留给中国的唯一结局就是:和平亡国。
这就是美国精心打造“中美国”的世纪性战略构想,这就是“中美国”给中国安排的历史归宿。所以, 当“中美国”这个建立在殖民经济循环圈基础上的新型怪兽一出现,以中国左翼为核心的爱国力量就与这头新型怪兽展开了你死我活势的殊死搏杀;以廖子光、宋鸿 兵、郎咸平等炎黄子孙为代表的华人群体,就在对这头怪兽进行顽强阻击;以赫德森、恩道尔等美国学者为代表的富有人类良知的进步知识分子,就在勇敢地揭露美 国的奴役战略并强烈呼吁中国人民要警惕和抵抗这头怪兽。可惜这是一场力量极其悬殊的历史角斗,在国际垄断资本和国内买办势力的联合夹击下,特别是中国主流 媒体已经汉奸化的情况下,抗拒“中美国”的斗争,完全变成了现代社会的堂吉诃・德大战风车,根本无法阻挡中国绝大部分财富如滔滔江水般流向美国。中国爱国 力量和国际正义力量,不仅没有阻挡住中国迅速滑入“中美国”的历史陷阱,面对中国人民的觉醒,美国反而加快了“中美国”的建设步伐,几乎抢占了中国所有新 兴产业的龙头位置和关键位置,并且开始由操控外部经济循环转向直接操控内部经济运行。导致“中美国”加快建设步伐的另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就是历史要求结 束精英统治的经济标志——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使美国这个有史以来最辉煌的世界帝国,越来越感受到了罗马末日的历史恐慌,也越来越陷入了罗马末日 的最后疯狂,这种由金融危机引发的恐慌和疯狂,使美国把维持经济繁荣和透支消费的希望,越来越寄托在了“中美国”身上,试图通过“中美国”这个历史寄生 体,继续维持美国上百年的“光荣与梦想”。
在圆满完成了对中国的军事包围之后,在全面渗入和部分掌控了中国诸多产业和金融业之后,在成功控制了主 导中国媒体舆论的文化精英之后,美国开始寻求切入中国经济运行最核心的部分 ——财政。通过高额关税实现中美两国之间的财政转移支付,便成为一个尝试性突破口。虽然目前由此而转移的财政金额并不是很大,但是它对中国制度演变的冲击 和在“中美国”中的悲惨定位,却有着极其重大的深远影响。所以,奥巴马才会公然违背还不到一年的“不搞保护主义”的承诺,在访问中国之前对中国出口贸易大 打出手。虽然表面看上去,奥巴马闹得沸沸扬扬,仿佛是在与中国打贸易战,但其实不是,美国所要的并不是贸易战,而是要建立“中美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是要把中国经贸发展纳入美国掌控之中。所谓财政转移支付,就是中国政府向出口企业发放财政补贴,出口企业转身再以高额关税的形式,把这些财政补贴交给美国 政府,通过出口企业这一转手,就把中国的财政收入转变成为美国的财政收入。如果再考虑到中国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出口企业是外资企业,实际上就是中国政府在给 外资企业和美国政府直接发放财政补贴,而这些财政补贴原本是应该用于中国老百姓住房、医疗、教育和养老的。可见,所谓中美之间贸易战不过是故意掩人耳目的 烟幕弹,并且是美国与中国买办及“美国鹦鹉”联手蒙骗中国老百姓的双簧表演。
首先,就美国方面来看,如果真是贸易战,其目的应该是迫使中国减少对 美出口和扩大进口美国产品,这是有史以来所有贸易战的共同目的。可是,眼下美国对中国征收惩罚性关税的目的,并未要求中国减少对美国的出口,不仅没有要求 中国减少对美国出口,甚至还联合欧盟、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在WTO控诉中国,要求WTO强迫中国继续扩大对美国等国家的出口。并且,在要求WTO强迫中国继 续扩大对美国出口的同时,继续对中国实行禁运禁售,强制美国企业不准出口中国所需要的各种商品。显然,这绝非是什么贸易战,古往今来也从来没有过如此的贸 易战——既向对方产品征收高额关税,又要强迫对方扩大产品出口。所以,建立贸易平衡只是幌子,建立“中美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才是目的。并且,在把中国 已经变成“世界加工厂”的情况下,要建立中美之间的贸易平衡,无疑于痴人说梦。美国释放贸易战烟幕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把中国对美出口纳入美国经济调节体 系,在对中国出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的同时,强迫中国继续扩大对美出口稀有金属,就是明证。美国强迫中国扩大出口的做法,完全把中国推上了极其可怕的资源枯 竭道路,目前中国稀有金属开采周期平均只剩10年,10年后,中国稀有金属资源将彻底枯竭,中国20世纪50年代被认为没有资源的恐怖结论,将变成残酷现 实。为防止此事引发中国人民的觉醒和抗议,便通过所谓贸易战来转移国人视线。
其次,再从中国方面来看,更能反映出所谓中美贸易战,完全是双方精英 联手糊弄中国老百姓的骗人把戏。中国回应贸易战的措施,是对美国汽车进行反倾销调查,这完全是把中国老百姓当猴耍。所谓倾销是指以低于本国的价格向对方销 售产品,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工人的小时工资平均是78美元,相当于530元人民币,而中国奇瑞汽车公司工人的小时工资只有10元人民币,不足美国工人工资的 50分之一,如此悬殊的成本差别,决定了美国汽车对中国倾销没有任何意义。并且,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发达国家出口到中国的汽车价格,都远远高于本国销售价 格,以此来榨取中国老百姓更多的钱财,这也是中国老百姓特别不幸的地方,是其他国家很少见到的现象。在中国进口美国汽车的销售价格远远高于美国本土价格的 情况下,对美国汽车进行反倾销调查,就如同对太监进行强奸案调查一样,恐怕连美国人都会对这种装装样子的调查感到可笑。况且,进口2.0以上排量的美国汽 车,原本就不是企业行为,而是中国政府与美国贸易协定的一部分,所谓反倾销调查,纯属儿戏。
如果再看一下中国出口商品给美国带来的巨大利益,就更加能够反映出美国纯粹是在制造贸易战的烟幕,而并非真的要限制中国商品出口美国。因为“中美国”这个殖民经济循环圈,就是建立在中美贸易基础上的,美国借“中美国”这个殖民经济循环圈,从中美贸易上就扒掉了中国三张皮。
美 国扒掉中国的第一张皮,是通过廉价商品攫取了中国数十万亿的财富。按照美国摩根・斯坦利公司的统计,中国出口商品1美元在美国零售价是4美元,其中,美国 得到3美元,中国得到1 美元,扣除折旧和进口原料后只有0.5美元,再扣除外贸中超过60%的外资企业,中国所得不到0.2美元,不足美国获利的15分之一。也就是说,中国耗费 自己的资源和劳动力生产出来的商品,中国所得商品价值仅有区区6%,美国所得接近94%,并且美国在所得商品价值94%以后,商品本身还要归美国人使用和 消费。2007年中国出口美国商品总额3千亿美元,按照四倍零售价计算,美国所得9千亿美元,美国企业从中获利超过1千亿美元纯利润,按照美国股市20倍 市盈率计算,为美国增加市值超过2万亿美元。2万亿美元市值加上9千亿美元商品增加值,一年便从中国出口美国商品中获得约3万亿美元,而中国从出口美国3 千亿商品中所得商品增加值不到6百亿美元。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至2008年,中国出口美国商品总额超过1.2万亿美元,为美国提供商品增加值超过 3.6万亿美元,为美国社会提供了4.8万亿美元的商品,而中国从自己生产的商品中所得增加值只有0.24万亿美元。并且再次重复强调一遍,所消耗的全部 是中国资源。这种贸易与其说是贸易,不如说是战争赔款或者说是几乎白干,用老百姓的话说,差不多就是赔本赚吆喝。
美国扒掉中国的第二张皮,就是通 过美元贬值迫使中国购买美国股票债券,把中国耗费资源、牺牲环境和人民收入换取的美元,再加倍送还美国。如果说,中国从自己生产商品价值中所获得的 6%的外汇收入,是用来改善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即便吃亏也就罢了。可是,最让中国老百姓欲哭无泪的是,美国在用印刷厂印制的美元换取了中国商品后,便强迫 中国手里的美元贬值,迫使中国为避免贬值损失而购买美国国债、股票和企业债券,用这种方式把美元又送还给了美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殖民经济循环圈:美国用 自己印制的美元购买中国商品,中国再用美元购买美国债券股票;结果就是美元在中国旅游一圈后又回到了美国,美国是既得钱又得物,钱物双双占有;而中国则是 又无钱又无物,最终两手空空。或许有人会说,中国手里不是还拥有股票债券吗?可是,股票债券这类虚拟资产与实际资产相比较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最终所有权 和法人财产权的分离。简单说,就是名义上拥有财富的人和实际上享有财富的人分离了,拥有财富最终所有权的人,实际上并不享有财富;而实际上享有财富的人又 不拥有财富的最终所有权。这就是虚拟资产所有权最根本的特点。虚拟资产所有权这个特点,决定了购买股票债券等虚拟资产,实际上购买的是当事人的承诺和信 用,虚拟资产完全是建立在这种承诺和信用基础上的一种价值符号和价值预期,没有任何内在价值。国内这种承诺和信用是靠国家来保证的,而国家之间这种承诺和 信用则没有任何保证;在没有变现之前,拥有这些虚拟资产与没有资产之间没有任何区别。而“中美国”这个殖民经济循环圈,决定了中国根本不可能变现美国股票 债券。从国务院领导到主流媒体都认为,中国不仅不可能变现目前所拥有的美国股票债券,甚至还要继续购买。理由很简单,就是中国老百姓没钱,买不了所生产的 商品,只能卖给美国换取美元,而美元放在手里又贬值,就只能购买美国股票债券。可见,这个殖民经济循环圈把中国带上了一条恶性循环的不归路,直到把中国资 源彻底耗光毁净为止。
面对中国人民越来越强烈的质疑,中国政界和学界终于也开始承认对美经贸关系具有恶性循环的一面。只是他们不约而同地把商品和 美元双双送往美国的殖民经济现象,解释成为如同刮风下雨般天然形成的历史固有现象,一致认为中国生产的商品只能出口美国,中国出口商品换取的美元也只能送 还美国,否则就是停滞和倒退,就是一条历史死路。为了证明中国把商品和货币双双送往美国是中国没有任何选择的唯一发展道路,中国学界用各种方法把这个本来 十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变成了表面无解的历史死扣。其实,中国陷入这个殖民经济循环圈的原因十分简单,就是改变社会生产目的的结果,把社会生产目的由原 来的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变成了现在的保证经济增长。一方面,为了实现GDP增长,采用劫贫济富的优惠政策引入2万亿美元外资,相当于全国30万亿总产值的 一半,如此庞大的资本规模把中国未来至少三至四代子孙的资源全部变成了商品,外贸占GDP比重达到了四分之三,财富火山般向世界喷涌。另一方面,在财富惊 人喷发的同时,为降低国民经济运行成本,促进经济更快地增长,便拼命压低国内人民收入,劳动所得占GDP比重降低到了人类历史上最低水平,达到了10%左 右的惊人极限,这个指标甚至还不及非洲一些最野蛮最贫困地区一半的水平。即使如此之低的微薄收入,老百姓也不敢用于商品消费,而是转手又通过银行把钱送还 给了企业和国家。因为住房、医疗、教育三座大山迫使中国老百姓只能拼命存钱,“要不断深化改革”的口号又不断恶化着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更是只能拼命存钱, 尽可能把挣来的每一分钱都送还银行,以应对明天自己有可能会成为改革对象,连现有的微薄收入也丧失掉。由于工人被锁在了下岗的贫困位置上,农民被锁在了小 生产单干的贫困位置上,一般白领又被锁在了三座大山上,结果就是锁住了中国社会绝大部分需求,使中国生产的庞大商品在国内没有销路,只能出口美欧等发达国 家,用于改善美欧等发达国家人民的生活。否则,中国火山般喷涌的财富就会过剩,中国庞大的生产体系就会崩溃。中国要想避免商品过剩,就只能把商品送给美 国;中国要想避免商品换来的美元贬值,就只能把钱也送给美国;由此便形成了现代殖民经济循环圈——“中美国”。
美国扒掉中国的第三张皮,就是通过 高额关税和强制中国出口政策,建立中美两国之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并把中国财政和外贸纳入美国统一调节规划,把“中美国”由现在的松散的经贸一体化,向 着更加紧密的财政一体化和发展一体化转变,使之成为比中世纪庄园经济更加牢固的新型经济体。显然,美国在“中美国”这个新型殖民经济体中钱物俱得的庄园主 地位,激起了美国的制度理性,因而便想把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进一步纳入美国统一的经济运行制度,用高额关税来调节美国能够生产的中国出口商品、以及中国占 据优势的劳动力密集产品,用WTO来强制中国出口美国自己不愿意生产的资源性产品和环境污染性产品,在此基础上形成“中美国”统一的财政和计划调节制度。 历史就是这么奇妙,美国在忽悠中国进行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却在悄悄地把中国纳入美国的“计划经济”当中,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莫大讽刺和幽默。如果说美国无 偿占有中国的商品和外汇是扒皮割肉的话,那么正在建立的“中美国”财政和经贸调节制度,则是对中国更进一步的敲骨吸髓,它标志着美国对中国财富的攫取,已 从生产领域和金融领域,延伸到了国家核心的财政领域。
在此,最让中国老百姓悲愤莫名的还不仅仅是美国扒掉中国几张皮,而是美国扒掉中国第三张皮的 理由。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惩罚性高额关税的唯一理由,就是中国工人工资太低,与美国工人工资差距太大,所以中国商品成本远远低于美国,与美国企业形成了不 平等竞争,为了维护中美两国企业之间的平等竞争,美国政府便以高额关税的形式把中美两国工人之间的工资差额拿走,由此给中国出口企业造成的损失再由中国政 府以财政补贴方式加以补偿。这实际上是中国企业和政府宁可给美国缴纳高额关税,也不提高中国工人工资,或者说是中美两国政府和企业联手,把中国工人应得的 大部分工资,作为关税缴纳给了美国财政。不仅美国高额关税是建立在中国工人超低工资基础上,包括“中美国”整个经济循环圈都是建立在中国工人超低工资基础 上。只要提高中国工人工资,把中国工人工资提高到与中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水平, “中美国”这个殖民经济循环圈就会立刻土崩瓦解。中国工人的超低工资,已成为“中美国”形成和存在的最根本基础。尽管“中美国”概念的发明者弗格森教授, 指出了在“中美国”里面是中国人挣钱,美国人花钱,但是弗格森教授却并不清楚这些钱是从何而来。其中,一部分来自于中国工人实际工资和应得工资之间的巨大 差额,无论是按照劳动所得占GDP的比重,还是按照外贸占GDP的比重来测算,中国工人应得工资至少是现在工资的三倍以上;另一部分来自于中国老百姓被剥 夺的住房、医疗、教育等福利保障,摧毁住房、医疗、教育等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和公共资源体系,是迫使中国老百姓拼命储蓄,让美国人能够透支消费的重要条件; 第三部分则来自于中国子孙后代的生存资源,中国廉价商品的背后是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摩根・斯坦利公司提供的中国商品在美国零售价高于出口价四倍的数 据,其实是有选择的商品数据,熟悉外贸价格的人都知道,中国电子、纺织以及资源类等商品的出口价格甚至不及美国零售价的十分之一,所以中国的资源密集型和 劳动密集型产品才会充斥几乎所有美国家庭,充斥几乎所有西方发达国家。
可见,“中美国”不仅创造了一个外部殖民经济循环圈,同时还创造了一个内部 奴隶经济循环圈,就是把中国老百姓循环得一无所有,牢牢钉死在贫困位置上。企业出口商品价格被压得太低,便只能通过拼命压低工人工资、剥夺工人福利保障来 降低成本;被剥夺了福利保障、背负三座大山的老百姓,便只能拼命存钱,尽可能把挣到的每一分钱送交银行;银行把老百姓的存款再贷给开发商,让开发商囤积更 多土地,垄断更多房屋,更大幅度拉高房价,迫使老百姓投入全部积蓄都不够,还要反过来再向银行贷款。结果就是把劳动者由最初单纯的工资收入者,变成了强制 的存款者,然后再把这些强制的存款者,变成最终的欠款者。中国老百姓的这个悲惨结果,是连当初马克思都没有预料到的,马克思只是看到劳动者创造了整个世 界。而没有预料到在当今中国,劳动者不仅创造了整个世界,同时还为自身创造了一身债务。也就是说,在马克思那个时代,劳动者的悲剧充其量只是白干,充其量 只是一无所有;而在当今中国,劳动者的悲剧则不仅仅是白干,白干之后还要再欠下一笔债务。一无所有,是马克思那个时代工人革命造反所要改变的悲惨状况;而 在当今中国,一无所有却变成了底层劳动者的希望和梦想。在西方发达国家几乎所有家庭都尽情享受着中国财富喷涌的同时,在中国仅仅用作栖身之地的一个住房, 就能够耗尽中国老百姓三代人的财产——老一代的终身积蓄、壮年一代的全部收入,以及用来养育下一代的未来几十年收入。所以在奴隶制被摧毁两千年后的中国, 一种新式奴隶再次出现——房奴。房奴,可以说是对中国经济双循环的最生动写照。
可以说,由“中美国”殖民经济循环圈造成的这种财富高速增长下的贫 困状况,已经超出了历史上任何一个宗主国对殖民地的财富掠夺,“中美国”如此国富民穷(美国国富,中国民穷)的巨大反差,单纯依靠经济力量很难持续下去, 不仅中国人民会反抗,有良知的中国知识分子会反抗,甚至除了极少数买办之外的大多数官员也难以接受这种状况。于是,美国便从中国攫取的无边财富中拨出巨 款,以包括民主基金会在内的各种基金会的名义,撒向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关键部门,打造出一大批“美国鹦鹉”式的学术明星,形成了适合“中美国”发展的思想 氛围和舆论导向,形成了与殖民经济相适应的殖民文化、殖民理论和殖民学术。与此同时,更是利用中国腐败官员的贪婪秉性,敞开大门配合中国腐败官员,向包括 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地转移亲属和赃款,甚至把国家和企业的对外投资,直接记在个人名下。最近更是以类似期货期权的隐蔽方式,中外勾结合谋国家财产,即以各种 名义让外资无偿占有中国一笔巨额资产,约定在将来(几年以后或者退休以后)某个时点按照一定比例返还中国官员。由于当时没有往来支出,所以能够保证绝对安 全。可以说,用利润来控制中国买办,用名利来控制中国学者(特别是政策研究部门),用腐败来控制中国官员,是维护 “中美国”发展的三个基本支点,美国能够不战而胜地控制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方向,所依靠的就是这三个基本支点。
现在,美国开始对“中美国”这盘大 棋在政治上收官了,其中最大的官子,就是中国的腐败官员。收官的信号,就是普查具有美国公民身份和持有绿卡人士的海外资产。美国已经出台的法令规定,已经 获得美国公民身份和持有美国绿卡的人,必须在10月15日之前申报自己的海外资产,依法缴纳海外资产税,凡是隐瞒不报者,一律作为重罪逮捕审判。美国国税 局、美国司法部、美国联邦调查局等部门已经行动起来,专门启动了美国银行信息的国际查询系统,对世界各地所有联网银行进行搜索,发出请求提供相关资料的指 令,重点要求瑞士银行提供相关存款信息,美国司法部和联邦调查局已从瑞士银行等银行获得了部分存款人名单。目前虽然最后申报期限已过,但是美国司法部门在 全球范围内对海外资产的追查仍然在继续。目前除了美国司法部、联邦调查局等部门之外,没有人能够知道美国司法掌握的名单上究竟涉及到多少中国官员及亲属,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美国能够拿到美国绿卡持有者的海外资产名单,就同样能够拿到中国官员的海外资产名单。为了让人们相信这一点,持续三年一直不能判决结 案,不久前才刚刚判决结案的陈水扁,恰恰在此时又被发现在一个只有2万人口的小国帕劳曾经洗钱14个亿,这已经是第N次发现陈水扁的犯罪新证据了,期间究 竟有多少次,恐怕连此案法官也记不清楚了。因为有人需要陈水扁不要结案消失,需要陈水扁继续活跃在媒体上,继续用他来起到敲山震虎、杀鸡吓猴的作用。
虽 然我们无法知道美国司法部的名单上有多少中国精英,同样无法知道奥巴马的口袋里有没有装着这份名单,但是有一点大家都看到了,就是此次奥巴马总统访问中国 期间异乎寻常的随意表现。奥巴马对中国那种上级般的赞美和鼓励,那种宾至如归的自信和随意,那种满不在乎的批评和指责,那种干预中国事物的坚定语气,特别 是在台湾和西藏问题上限定中国处理方式的那种不容置疑的坚定态度,还有那种强调美国信念和原则具有“普世价值”的强硬立场,都是自1972年美国总统首次 访华以来历次美国总统访问时所不曾有过的异常表现。无论是对中国的鼓励赞扬还是指责批评,无论是对中国的希望还是要求,其口吻、语气和态度,与我们国家领 导人视察地方省市时完全相同。再看公开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中美之间的上下级关系更是明显,内容如何暂且不论,仅从格式来看,完全是那种师生协议或父 子协议才有的格式,其中在谈到中美双方要求时,美方明确表示,希望中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中方居然也表示,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双方却都没有 要求美国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中方对美国提出的唯一要求,还是要求美国理解自己在台湾等问题上的立场,也就是说,要求美国理解自己怎么做,而不是要 求美国怎么做。如此父子协议般的不对等格式,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特别讲究面子的东方伦理大国来讲,应该说是难以接受的奇耻大辱,中国是一个宁可丢掉里子也不 能丢掉面子的民族,当初大清王朝战败后割地赔款的所有协议,都十分讲究措辞上的对称和格式上的对等,宁可接受不平等的条约内容,也绝不接受不对等的言辞格 式。相比之下,中美联合声明的格式显得更加异乎寻常。
并且,奥巴马来中国访问之前几个月,美国政府就逐个电话邀请中国的右翼反毛人士参加奥巴马演 讲会,以往这种邀请都要事先经过中国政府同意,此次美国政府提前几个月的邀请,显然没有征求过中国政府的意见。在总统访问一个国家之前,以政府名义邀请被 访问国家的反对派聚会,显然这不是平等国家之间的正常举动。甚至连宗主国到殖民地国家的访问活动,一般都要事先征询当地政府的意见。美国政府之所以这样 做,反映了在美国政府看来,总统不是到另外一个国家中国访问,而是到自己管辖的“中美国” 访问,所以才会如此随意。在此可以看出,美国政府既是当今世界最了不起的政府,又是在中国问题上最愚蠢的政府。美国政府了不起的地方,是她敢于向当今世界 其他所有政府挑战。美国政府提前邀请中国反毛人士参加奥巴马演讲会,实际上是在向所有反对派发出一个明确的政治信号——美国支持你们,美国坚定地和你们站 在一起,美国是你们强大的后盾。今天我们能够邀请你参加奥巴马演讲会,明天当你遇到危险时,我们就能够邀请你去美国,放手大胆地干吧,朋友们,你们身后站 着强大的美国。你们已经不再仅仅中国的国民,同时也是“中美国”的国民;奥巴马也不再仅仅是美国的总统,而同时也是“中美国”的总统。这是美国政府了不起 的地方。之所以说美国政府是在中国问题上最愚蠢的政府,是她总是站在中国人民的背面,站在历史的背面。当初连国民党内部官员和将军都认为天下必然属于共产 党的时候,美国却坚持认为国民党依然能够统治中国,结果站在了历史背面;现在连右派大佬茅于轼都承认毛派群众占中国绝大多数的时候,美国却偏偏又选择了反 毛立场,再次站到了历史背面。这一次,山姆大叔将犯下一个美国建国以来最为致命的错误,这个错误将足以结束美国贯穿一个世纪的辉煌。
对照美国政府 逐个邀请中国反毛人士参加奥巴马的访问活动,此前来中国访问的赫德森、恩道尔等著名美国学者则显得更加冷清。赫德森、恩道尔等不远万里来为中国出谋划策、 帮助中国摆脱危机的著名美国学者,却被包括政府在内的中国主流社会关在了大门外面,甚至没有任何一个中国官员会见这些著名学者,中国主流社会对待这些著名 美国学者的态度,简直如同国内对待上访户的态度,完全不加理会。这种完全不加理会的态度,除了具有共同的阶级利益和卖国立场之外,其中相当大的原因,是因 为中国政府不愿意或者不敢得罪美国,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对美国的惧怕程度,甚至超过了地方领导对中央政府的惧怕程度。因为美国政府和美国主流社会不喜欢他 们,所以中国政府就不敢接待他们。只要大家看一下赫德森教授劝告中国的格言,就知道中国政府为什么不敢接待赫德森教授了,赫德森教授反复对我们说:“不要 按照美国说的去做,而要按照美国做的去做。”这句话恰恰触到了美国对华政策最致命的软肋,美国对华政策的核心,就是要让中国成为美国所希望的那种国家,而 绝不能成为美国那样的国家。恩道尔教授更是直接说道:“我热爱我的国家,但是我痛恨精英,因为他们正在毁掉我热爱的国家。”说这话时,恩道尔眼里放射出耀 眼精芒。
从美国政府遍邀中国反对派,而中国却冷拒美国反对派这种截然相反的表现中,反映出中美两国的资产者已经联合起来了,甚至全世界的资产者都 已经或者正在联合起来。161年前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那句著名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在世界走向一体化的今天具有了特别重要的现实意 义。只是资产者提前跨越一步,率先实现了全世界资产者联合起来。中国是在与世界接轨的旗帜下,加入到全世界资产者大联合之中的。全世界资产者已经联合起来 的基本事实,在客观上要求全世界无产者也必须联合起来,甚至要更加紧密地联合起来,以此来对抗已经联合起来的世界资产阶级。至少对于眼下的“中美国”来 讲,单凭中国人民自身的力量,已经很难摆脱 “中美国”的强大桎梏。外部的军事包围,内部的政治分裂,精神的一盘散沙,买办汉奸的坐大,已经把中国推到了民族解体的历史边缘,任何形式的动荡,都有可 能形成国家的分崩离析。所以,必须同美国人民联合起来,才有希望改变“中美国”的殖民性质,实现社会历史的根本变革。并且,“中美国”并非是暴力侵略的结 果,而是意识形态演变的结果,由意识形态形成的东西,也必然要用意识形态来改变。历史以什么方式开始,必然以什么方式结束。当初西方国家对旧中国的统治, 是由暴力侵略开始的,也必然以暴力革命来结束。现在的“中美国”是从文化侵略和思想禁锢开始的——把人的思想牢牢禁锢在金钱上,也只能通过文化革命和思想 解放来结束。而“中美国”本身也有可能会成为中美两国人民联手掀起人类历史上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历史平台。“中美国”在成为美国掠夺中国人民工具的同 时,在客观上搭建起了一个能够让中美两国人民联合起来的历史平台。中美两国人民将通过这个历史平台联合起来,把“中美国”由现在这样一个阶级压迫和民族压 迫的庄园共同体,变成一个人民幸福、民族平等的自由共同体,变成一个东西方文化融合的进步共同体。由于中国是最具有东方文化代表性的东方大国,美国是最具 有西方文化代表性的西方大国,只有中美两国的结合,才能形成世界东西方文化的全面整合,在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创造出与世界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符合 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利益要求的,合理统一的行为规则和价值观念。这将是“中美国”对未来世界一体化发展所具有的极其重要的积极意义。
当然,所 有这一切,将取决于“中美国”能否创造出不同于精英时代、而与人类社会正在进入的大众时代相适应的大众政治文化,而“中美国”能否完成这一历史任务的希望 则取决于中国。所以,由金融危机所引发的世界文化转型的要求,才把目光转向了中国,转向了被压在“中美国”底层之下的中国。历史的发展就是这样,转型的希 望往往不是存在于表面看上去最强大的地方,而是表面看上去最软弱的地方。
“中美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劫难,但是也有可能成为中华民族崛 起的历史平台——和平崛起的历史平台。中华民族独自实现和平崛起的希望近乎于零,看一下包围中国的十大美军基地就知道了,但是,在“中美国”这个历史平台 上实现和平崛起,则是完全有可能的。并且,环顾当今世界,只有美国接受了——虽然是在客观上而非主观上—— 大众政治文化的理念,美国的共同诉讼制度表明,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半只脚已经踏入大众政治时代的国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现在的美国人民,与“中美 国”形成之前的中国人民一样,是世界历史上最富有理想主义精神的人民,一旦中国人民的理想主义精神重新燃烧起来,中美两国人民的理想主义大火就会燃烧在一 起,利用“中美国”这个熔铸了东西方文化精髓、能够轻松改变整个世界的最强大历史平台,彻底结束目前这种把人变成金钱奴隶,变成经济工具,变成只知吃喝干 活的简单生物体的精英统治时代。
总之,现实是残酷的,甚至无比残酷;未来是辉煌的,甚至无比辉煌。

--
快乐幸福每一天^0^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newsmth.net・[FROM: 115.170.172.*]

2009年11月12日星期四

清华大学讲席教授冯象谈法学教育

发信人: chivas (Why not?), 信区: TsinghuaCent
标 题: 清华大学讲席教授冯象谈法学教育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Nov 12 09:45:19 2009), 站内

清华大学讲席教授冯象谈法学教育
在熊中为熊 在鸟中为鸟
发布时间: 2009-11-12 【我要纠错】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冯象

  来北京才一个月,碰到的同仁、家长和有识之士,谈到教育都痛心疾首。前几天天钱学森先生逝世,媒体报道也是强调他那一句话,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去办学。他说得很直白:这是当前中国很大的问题。现在大家都怪罪教育体制。这自然是不错的,一边是应试教育,一边是产业化、官僚化、量化的办学,教育和学术伦理在沦丧,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但这在在业内人士、教育部门,绝非什么新近的发现。所以抱怨归抱怨,其实是无须继续评论的。

  今天就谈谈法学教育在这个恶劣大环境下,面临的一些特殊挑战,以及我们力所能及的一些对策、改革的路向。

  不以美国法学教育为蓝图

  本来恢复法律教育以后目标是建立一个法律的职业化队伍,形成一个职业化的共同体,30年的时间并不短,但这个共同体建立得并不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职业化的门槛很低

  今天法学在"文革"结束后的恢复建设,是30年来法治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个意义上是非常重要的。法学院的教育虽然只是一个专业化的训练,但也有一些问题。

  标准教科书不是讨论现实生活中的法律状态,而往往讨论的是应然的、超越现实、理想化的架构方式。这个理想跟美国有关系。我们的法学教育也往往直接间接提到或关注美国的法学教育,看上去是一种比较方法充斥论文的写作、学者的论述、学生的思考,甚至影响到社会上。很多论文、教书一般开始都是美国怎么规定、法国、日本、德国怎么规定,到了最后一章才是中国怎么规定,提几点建议。具体问题还没讨论,就结束了。

  美国与中国的法学教育有根本的差异,至少在目前很难拿来比较,或许说作为一个目标来套用。美国的法学教育是单一的研究生教育,全部课程围绕一个学位来进行。中国正好相反。1980年代刚恢复时基本也是以单一本科教育为主,到1990年代设法律硕士以后,学位就多样了,固然可以吸引各种各样背景的人进入法律行业,但却把原本的设置搞乱了。

  就像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方流芳教授指出的,在现在的中国,法学的第一学位可以是任何一个阶段的学位(本科、硕士或博士),一个人可以从任何阶段进入法学教育。法律资格考试(司法考试)也不需要法学专业,整个行业门槛变得很低,职业化受到阻碍。

  本来恢复法律教育以后目标是建立一个法律的职业化队伍,形成一个职业化的共同体,30年的时间并不短,但这个共同体建立得并不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职业化的门槛很低,不同的阶段都向外开放,这样的教育制度太繁复,还促成很多不规范作法。到1990年代末扩招,一下把就业市场搞乱了。现在很多学校,法学专业的就业很不好,并且由于就业压力、法律就业市场接近饱和,大部法学院毕业生流向非法律职业。

  这就逼着考虑法学教育作出相应调整,不仅是一般的法学院校,北京最好的法学院,即使是像清华、北大法学院,也面临相当的压力和多元化市场的需要,更不要说法治建设本身的需要了。

  换言之,中国特色法治建设需要,并不是以美国为蓝图的,也不是以美国的法学教育为蓝图的。因此我们对法学教育的想像,必须调整,必须考虑到我们所在社会的需要。

  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是否可以考虑把必修专业课份量缩减点,淡化分科过细,而强调一种通才教育、能力教育,这点倒是跟美国法学教育借鉴的。美国的法学教育是不分专业的,学生愿意注重哪个方面是自由的,学校本身没有要求,毕业后招聘部门也不会问学生的专业,大家认为这不是问题。专业化训练应该是毕业以后进行,毕业前三年是基础课和任何专业的选修。我觉得中国的法律教育也可以考虑这点,

  除了通才化教育原因,还有就是现在法学教育过于繁琐,既然有法律硕士,同本科的法学教育实际上是重复的,还不如把本科的教育通才化,淡化它的专业色彩,使得本科在思路方面比较广,在法律硕士方面也可以强调专业性、学生的背景不一样,加以区别,而不是仅仅是名称不一样。

  它倒不一定说是通识教育,而是一种通才训练,可以更多地做些调查,而将专业色彩淡化。中国的专业化实际是从解放后开始,解放前没有这么厉害,解放后受苏联影响,也因为工业化建设需要设立了很多专业,在那个时代,高速发展改变一穷二白是必要的,跟当时的国家需要有关。但现在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让年轻人过早地进入专业化范围,不利于长远的培养。

  概论式开课有僵化危险

  法律重要不仅仅因为它是一种专业,可以赚钱,法律同时是公民素质的一部分,在这个意义上,法律教育也需要比较宽,需要打通各个部门法的考虑,尤其是与宪法的关系

  目前法学院设科方式为概论式,一般的基础课、专业课都是概论,给出些概念、条款、标准解释、案例,背着考过就完事了。此前有学生跟我说过,他平均每门课花一个星期就能对付,一学期大部分时间也不用上课,可以看其他的书,听其他的课。我觉得很有道理,在目前这种制度下,这种概论为主、一般是立法导向的教学方式下,可能还算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即它的课程量大概相当于一个用功学生一个星期的工作量。

  但也同时暴露出问题,不仅仅是教育,还跟改革开放以来法学的发展过程有关。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等于是从空白状态开始立法,很多学者很早就介入、考虑立法,都参考现有学说来提出立法建议、评论立法草案,因此这种思维定势,像中学教科书一样把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用不同的话再说一遍。这样对智力的挑战的确不高。这样的教育模式一旦形成传统,就有僵化的危险。学生一代代面临不同的问题,国家的制度、司法实践的问题也层出不穷,不会限定在教科书的范围内。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一是尽量引导学生去探索社会当中的真问题。像王亚新老师(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做的社会调查,到各地、到基层法院做调查把数据搜集上来,把问题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对照,这样的知识才有用。不然每门课一个星期,毕业后就还给老师了。目前这种情况让我想起美国的神学院的教学,主流神学院的教学实际上不是以宗教思想为主的,是非常学术化的。但毕业后除了当学者的,很多神学院毕业生都把学到的还给老师了。而我们正好相反,在学校里受意识形态熏陶,培养一种对普世价值的信仰、以为自己就要到美国了的幻想,事实远非如此。

  我们老是这样教不好,在这两年中国经历了那么多灾难、危机、流血之后,我想我们的青年一代肯定不会这么思考,他会看到我们中国的现状,他肯定不会满意现在这样的教育。这种情况下,我们是需要改革的。

  除了改革教育,还要鼓励学生从事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和工作,包括下基层锻炼,做法律援助、公益事业、政府部门的工作,使得法律教育变成一种真正的公民教育。法律重要不仅仅因为它是一种专业,可以赚钱,法律同时是公民素质的一部分,在这个意义上,法律教育也需要比较宽,需要打通各个部门法的考虑,尤其是与宪法的关系。

  中国的宪法是活的宪法,不是高高在上的东西,但是在大部分诉讼法和部门法的课程教学是跟宪法脱节的,但法律规定宪法是根本大法,是存在于所有的法律规范之下的基石,这不仅仅是纸面的表述,还有学说、规范和百姓的期待,如果连这种期待都不讲,怎么可能理解宪法。

  所以在课程设置上,要尽可能减低教条主义的倾向,不能把教育变成一个个考试科目。

  有些能力法条里学不到

  法律教育不是要翻天覆地的改革,大的体制改革不是一所法学院、一个老师能立刻作出贡献的,这取决于很多方面的努力

  如果在学习当中容忍这种过度的专业化和教条,容忍在几年时间学会一套话语,但又必须懂得社会上的那套,这就变成人格分裂了。

  我们不得不学会一套话语进入学术领域,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又必须明白,这套东西不起作用,另外一套东西起作用。

  这造成的后果可能是在决策时无法坚持己见,向不好的东西低头。这些东西不是改革开放以后才有的。现在很多学者喜欢讨论民国时期的法学,一方面是想回顾历史,另一方面法学界确实受民国时期影响很大,尤其是民法方面。

  我看过南京大学张仁善教授一篇研究民国时期法制精英的法制思想的文章,写得很不错,里面专门有一大段讲这些法律精英的问题,说他们言行不一,分裂人格的问题,他没用这个词,但我认为如此。

  王宠惠是民国时期最优秀的法学家之一,他一直做到外交部长,还起草了宪法,但1931年中华民国训政约法时候,蒋介石提要以党治国,司法党化,这与法学界精英们论述的法治背道而驰,但参与起草的人没有一个反对,他们提出的司法建议与其学术经历不符,到1946年考虑宪法草案能否付诸实践时,他们自己都没信心,难怪吴经熊先生该宗,信了天主教,翻译圣经去了。这是一种政治上的软弱,也是当幕僚参政付出的代价。

  所以我们参与实践的法律人,要明白法律跟政治的关系,王宠惠他们那个年代认为法律是政治的灵魂,其实他说反了,政治才是法律的灵魂,只有懂得这个,懂得立法是政治决策,谈判妥协,往往有幕后交易,才能懂得怎么样才能运用智慧达到目标。

  我们的法律教育应当重视这方面的教育,在座各位回想一下,除了宪法,其他领域恐怕都不会提到党、国家主权这些重大问题,可在现实生活中,政府在接待信访的时候,党不可能在这个之外。

  我并不是说法律教育变成政治教育,而是法律人要懂政治,这是基本要求。

  最近我看了尼采的《苏鲁支语录》,一开头有个很有趣的故事:苏鲁支是个圣人,从树林里走出来,碰见一个老人,老人说,你当初进山的时候,怀里抱的是一堆灰,出来的时候拿的是火种,你不知道世界上的人都已经睡着了么?你拿这些火种干什么?你对那些睡着的人何所求呢?他们都睡着了。

  苏鲁支说:因为我爱人们。

  老人说:你去干吗呢?他们不会听你的。

  苏鲁支问:你在这个树林里干嘛呢?

  老人说:你就留下来跟我一起吧,不必到人们中去,宁可与鸟兽同群,为何不愿与我一样呢?在熊中为熊,在鸟中为鸟。

  苏鲁支说:在树林里何所为呢?

  老人说:我就编点歌词,自己唱。也憨笑、也悲戚、也低喃,如是,我是颂赞上帝。

  苏鲁支没说什么,笑笑就告别了。

  但苏鲁支独自时,向内心说,这是可能的么?老年的圣者在他的树林里还没有听到,上帝已死。

  我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就想到我们的法学教育,在树林里独唱,颂赞他的上帝,可是在苏鲁支看来,这怎么可能呢?上帝已经死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的法学教育也要改革一下。

  法律教育不是要翻天覆地的改革,大的体制改革不是一所法学院、一个老师能立刻作出贡献的,这取决于很多方面的努力。但我们现在要注意的无非就是这么几条:

  一是训练应该更着重于能力,思维的能力、演说的能力、辩论的能力。要把能力培训当成重点。能力当然不完全是课堂训练,往往是人和人之间交往处理时间的结果,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又多了一条理由看下去,眼睛要往下看,看社会生活当中的利害关系。

  二是在研究方法上学习一点社会科学。法律泛泛地说也算社会科学,从学术训练的角度来看,学点社会科学也好,有助于提高学习分析思维的能力。

  三是要讲政治,要培育一种基于宪法的政治意识,尤其是培养基于宪法序言的政治意识。中国宪法序言跟任何国家都不一样,就是中国特色,是中国政法制度的基础,是一种艺术。

  第四,看问题不要孤立地看,要看到历史,要有历史意识,懂得历史渊源,这是基础。有了历史意识和历史调查,法律基础才更成熟,才会懂得某些案件该怎么处理,某些冲突该怎么防止,防止它成为法律事件。有的时候成为法律事件很好,有的成为法律事件不好,很麻烦,要制止。

  这些你在法条里学不到,必须懂政治、懂历史。有了这两条,我们的同学才会有批判意识,批判地看待社会上的问题。

  当钱学森先生说中国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办的时候,他指的是自然科学创新,但对文科道理是一样的。要有一种批判的意识,要有陈寅恪先生说的"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这是一种道德基础,有一种伦理精神在支持,法律教育不能把它排斥在外。过去的30年,对这方面比较忽略,不仅在职业建设还是法律教育中。

  这对老师来说也是更高的要求,我在别处讲过苏格拉底的故事,有一句话,美德无法传授,美德只能示范。要是我们老师自己就到处抄袭,炮制垃圾论文,嘴上却天天嚷嚷宪政,他示范的就不是美德,而是堕落了。

  (法制网见习记者陈霄、肖莎根据2009年11月9日冯象先生在清华大学法学院讲座现场录音整理,有删节)

2009年11月11日星期三

腾讯公布第三季业绩

发信人: huoxingren (火星人), 信区: ITExpress
标 题: 腾讯公布第三季业绩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Nov 11 17:19:05 2009), 站内

 新浪科技讯 11月11日下午消息,腾讯今日发布2009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报告显示,腾讯第三季度营业收入33.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6.4%,净利润14.19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2.6%。

2009年11月10日星期二

圆周率

圆周率

int a=0x2710,b,c=0xAF0,d,e,f[2801],g;main()
{while(b-c)f[b++]=a/5;for(;d=0,g=c*2;c-=14,
printf("%.4d",e+d/a),e=d%a)for(b=c;d+=f[b]*
a,f[b]=d%--g,d/=g--,--b; d*=b);}

2009年10月27日星期二

胡先生,把防火墙推倒吧!(英语新闻)(2009-10-28 09:35:14)

胡先生,把防火墙推倒吧!(英语新闻)(2009-10-28 09:35:14)
标签:杂谈 分类:一塌糊涂

Monday, October 26, 2009 10:56 AM
Mr. Hu, tear down this firewall!

It was supposed to be a place to remember where you were and what it
meant to you on Nov. 9, 1989, when the Berlin Wall fell between East
and West Germany, marking the beginning of the collapse of communism
in Eastern Europe.

But something very different � and fascinating � is happening instead
at the Berlin Twitter Wall, a website that went online last week as
part of the city of Berlin's anniversary celebrations. Instead of
reminiscences about life behind the old Iron Curtain, the site is
being overloaded with complaints about a new barrier sealing people
off from the outside world: China's thick web of Internet censorship,
referred to locally as the Great Firewall (or GFW, in character-saving
Twitterspeak).

Most of the writers posted in Chinese, and claimed to be doing so from
inside China, where Twitter and dozens of other popular websites have
been blocked by the Communist government headed by President Hu
Jintao. (Click here for an incomplete list of the banned sites.)
Blocked sites can be accessed from inside China via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provided you have both a private computer and the tech savvy
to do so. The entire province of Xinjiang � home to 21 million people
� has been almost completely without Internet service since deadly
ethnic riots hit the city of Urumqi on July 5.

Here is a sampling of some of the postings the Berlin Twitter Wall has
seen in the past couple of days. The tag #fotw refers to "fall of the
wall":

"All kinds of walls will have their day of collapse. #fotw" � posted
Monday, Oct. 26 by "xtzc."

"The collapse of the wall needs everyone's help." � posted Monday,
Oct. 26 by xiaopohen,

"I have a dream: We will see the anniversary if the fall of the Great
Fire Wall in near future." � posted Monday, Oct. 26 by guoyumin

Here are a few others translated by the China Digital Times:

"#fotwWe climb the Great Firewall because it has blocked out all of
the dissent, and we do so to eventually get rid of the Wall." � by
miaofeng

"The wall built for others will eventually become a grave for the
builders. #fotw" � by liujiang

"#fotw It has been twenty years, and we are still in the Wall." � by gengmao

"#FOTW All Chinese on the electronic Berlin Wall, spectacular!" � by peterlue

"My apologies to German people a million times [for taking over this
site]. But I think if Germans learn about our situation, they would
feel sorry for us a million times." � by ChrisicGong

Predictably, by Monday evening Beijing time, the Berlin Twitter Wall
was no longer accessible in Beijing.

Mr. Hu, please?

朱�基简历! (转载)

发信人: DDB1 (), 信区: WorkLife
标 题: 朱�基简历! (转载)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Oct 27 20:00:52 2009), 站内

发信人: Alang ( ),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朱�基简历! (转载)
发信站: 虎踞龙蟠SBBS (Sun Oct 25 23:43:52 2009), 站内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人:
他是一个孤儿,尚未出生,父亲早逝,九岁的时候,相依为命的母亲也因贫病而
死。
他命运多舛,在湘西求学时,染上了霍乱,几乎死去。
他是靠奖学金完成的学业,1947年,他以湖南状元的身份考进了清华大学。在清
华,他是学生会主席。
他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尚未毕业便已参加工作,他是有名的青年才俊。
他1951年朱�基从清华大学毕业后,随后即被派往东北,担任东北人民工业部计
划室副主任。 1952年,他又参加了国家计划委员会的筹建工作。他被当做最有潜力的
年轻干部。
1958年,脾气倔强、性格率直的他"因言获罪",被打成"右派",从此陷入了
长达20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蹉跎岁月。从30岁到50岁,20年的金色
年华恰似一江东流的春水,永远不会再回来!
1983年,中国第一位"前右派"的副部级任命获得通过,他被任命为国家经委副
主任,电机制造专业的他,成为了继邓小平以后,中国政坛最出色的经济学专家。此
后,他还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他还担任过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7年的院长,他是
博士生导师。
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十八世孙,1998年,他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
他叫朱�基,一个被渐渐淡忘的名字。
老百姓说,只有他镇得住贪官,因为他不怕死。只有他敢改革,因为他不怕得罪
人。
因为在职时执法严厉,他得罪了许多权贵,退休后,中央对他加强了保护,他渴
望过平民的生活,可惜做不到。
也许你还记得国庆阅兵直播上那短暂的1秒,仅仅只是一秒。
如果真有一股力量在企图使我们淡忘他,我们以该做些什么,至少要对得起他的白发。
以下是摘录的朱�基的语录:
1996年岁末,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基观看话剧《商鞅》,为剧情所动,凄
然泪下,并且称赞"历史上的改革家是民族的脊梁"商鞅以惊人的勇气掀起改革之潮
流,终为顽固羁绊被车裂而死。
  1998年3月24,朱�基主持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提出五项要求:牢记自
己是人民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尽职守,敢于讲真话;从严治政,敢于得罪
人;清正廉洁,严惩腐败;勤奋学习,刻苦工作。约法三章:在国内考察要轻车简从;
精简会议,压缩时间减少人员;减少应酬,集中精力研究处理重大问题。
  1998年8月9日,朱�基紧急飞赴江西九江,九江的决堤,使他勃然大怒,他当即怒
斥负责人:"你们不是说固若金汤吗?谁知堤内是豆腐渣!这样的工程要从根查起,对
负责设计、施工、监理的人员都要追查。人命关天,百年大计,千秋大业,竟搞出这样
的豆腐渣工程、王八蛋工程。腐败到这种程度怎么了得?历史是不容欺骗的!" 在向
抗洪官兵讲话后转身离去时,他边走边擦眼角的泪水。
  1998年,朱�基在中央一次重大会议上,铿锵有力的发言至今让人感到振聋发聩,
在反腐败问题上,中央是有决心的。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无法长治久安。反腐败就是
要先打老虎后打狼,对老虎决不故息手软;我这里准备了100口棺材,99口留给贪官,
一口留给我自己,无非是一个同归于尽,却换来国家长治稳定发展和老百姓对我们事业
的信心。
1998年3月19日,"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
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001年,朱�基辞去院长职务的告别演说,"我曾有过20年(1958―――1978)
没有党籍的日子,但是在那些日子里,我从来没有放弃过我的信念。我没有忘记清华对
我的教育,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情。今天,我告别清华,以后就很少来了,实际上,就
是不来了。但是,请大家放心,我的心永远留在清华。清华的每一个成绩,我都会欣
慰,清华的每一个难处我都会关心,清华的每一个不足我都会指出。再见了,我永远是
一个清华人!"
--

--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newsmth.net・[FROM: 120.92.236.*]

2009年10月23日星期五

引发华帝煤气灶打不着火的13种原因

当前位置:首页>>维修项目>>华帝煤气灶打不着火

故障现象:煤气灶打不着火/燃气灶打不着火(怎么办?)

引发华帝煤气灶打不着火的13种原因:

1)脉冲点火器无电池或电池电压不足
2)气源开关未开或气压不足
3)点火电极,感应电极距离不当或有污染
4)气压太高造成气流速度太快,冲击电火花
5)点火喷嘴太大,喷嘴太大造成气流太多,冲击电火花
6)磙头破损,造成在破损部位超近点火
7)压电陶瓷老化
8)点火输出电缆未与瓷头连接牢固
9)输出电缆破损,造成超近打火
10)开关总程内部撞击块磨损或破裂
11)脉冲点火总程微动开关接触不良
12)引火喷嘴前或点火支架内存有蜘蛛网
13)胶管压篇扭折或堵塞

2009年10月21日星期三

浙大跳楼的清华海龟遗书公开,月入2000

发信人: lovenini (价值多军辩手), 信区: Oversea
标 题: [ZZ]浙大跳楼的清华海龟遗书公开,月入2000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Oct 22 02:36:23 2009), 站内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ewExpress 讨论区 】
发信人: sonofsky (憨竹*一蓑烟雨任平生), 信区: NewExpress
标 题: [ZZ]浙大跳楼的清华海龟遗书公开,月入2000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Oct 22 02:09:39 2009), 站内

发信人: Inquiry (We will defeat SARS),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浙大跳楼的TU博士遗言公开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21 10:19:10 2009, 美东)

http://nf.nfdaily.cn/ttlist/content/2009-10/21/content_6057833.htm

博士遗书

在此时刻,我认为当初的决定下得是草率的,事后的发展完全没有预计,感谢一些朋友
事前的忠告。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无情。虽然因我的自以为是而忽视。

  没有人知道,涂博士是怎么从3楼走到顶楼11层,然后纵身跃下的。

  这位32岁的海归,今年6月才从美国芝加哥市返回中国。回国之前,他的悲剧毫无
征兆,似锦前程在等待着他。

  然而9月17日凌晨2点,在留下了6页遗书后,他走上了他所居住的浙大综合楼顶楼
。他正在待业的妻子和3岁的孩子当时应该正在睡梦中,对即将发生的灾难浑然不觉。

  可以确认的是,在浙江大学担任教职期间,几乎没有人预料到涂博士的非正常死亡
,浙大提供的信息显示,就在跳楼前6天,他还提交了申报副教授职称的相关材料。

  涂博士离世后月余,各种猜测仍然在网上发酵。

  从芝加哥到杭州

  6月,涂博士与浙大签署了聘用合同,一家团聚在即,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
展。

  1977年,涂序新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母亲是金华
一家三甲医院的医生。从少年时代到青年时代,他一直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高中毕业
保送进入清华大学水利系,"9・11"之前顺利拿到签证,全奖学金就读于美国西北大
学土木工程系,6年后拿到博士学位,留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两年。

  涂博士在个人网页上留下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我喜欢做研究,我也喜欢游泳,慢
跑,打网球,看电影,还喜欢和研究组的人一起踢足球。"

  今年6月,喜欢和同事一起踢球的涂博士,从芝加哥市返回中国。

  据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提供的材料记录,涂序新是今年1月通过电子邮件与该学
院岩土所联系的。3月下旬,由该学院提供往返国际机票和住宿条件,涂博士来学院面
试。

  主持面试的正是岩土所所长陈云敏。他随后把涂博士带到学校人事处。分管人事处
人才引进办公室的一位副处长朱晓芸,正是在此时第一次见到涂博士,她向他介绍了学
校引进人才的相关政策。按照惯例,她知道,只有学院看中的人,才会带到人事处来谈
引进的细节,所以她觉得学院对涂的才干应该是重视的。

  她后来和涂博士又进行了几次E-m ail交流,涂博士是她工作和服务的对象之一。
浙大正在加快步伐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每年从海外引进的人才,以半百计。

  3月结束在杭州的交谈后,涂博士回到芝加哥市。一个月后,浙大的录用通知发到
了涂博士手上。他在接到这个新进人员聘任通知书后,通过电子邮件回复"愿意接受你
们提供的岗位和待遇"。

  浙大的电子邮件中,确认给涂博士提供教职,但并未明确具体的职称。

  6月初,涂博士提前结束了美国西北大学的博士后工作回国。本应于6月底毕业的他
,向博士后老板申请了提前出站。他告诉妻子何晶(按照当事人意愿化名),国内有项目
等着他。

  何晶也是留美博士。和涂博士清华大学年级第一的成绩相比,何晶在国内的学习记
录毫不逊色。她本科在北方某名校读经济相关专业,毕业后追随丈夫到了美国。她也拿
到了全额奖学金并取得了博士学位。这是她第二次跟随丈夫转换自己的生活环境。

  涂博士选择归国并且定居杭州,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了解涂的人说,他是一个孝子
,姐姐一家在杭州生活,父母在金华,回到杭州于是成为首选。

  6月12日,涂博士与浙大签署了聘用合同。何晶也向浙大投了一份简历。

  6月是令人愉快的季节,西湖的荷花开满池塘,这也是杭州最美的季节,一切似乎
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他们的女儿,本来在金华老家由何晶父母抚养,可以预见的是,一家三口或许能在
杭州团聚。

  人才战略

  涂博士属浙大"1311计划"引进的1000名学术骨干之一,每月到手的收入2000多元。

  涂博士的回国,可以看做浙江大学"1311工程"的一部分。

  浙大党委宣传部部长沈文华的办公室,一份人才战略年计划的文件摆在案头上。

  今年是人才战略年,几天前,沈文华告诉本报记者,浙江大学启动了"1311计划"
,即建设一个结构分明的创新团队,这个团队的组成是,100位大师,300位核心人才,
100个创新团队,1000个学术骨干。

  他补充说,大师这个称谓有点不准确,但至少应该是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级别。核
心人才属于在某个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造诣的教授,而涂博士应该属于1000个学术骨干
之一。浙江大学教授上千,但并不是所有教授都能够进入骨干队伍。换句话说,他感觉
建工学院对涂博士的学术水平是很看重的。

  涂博士归国有其时代背景。上个世纪末,公派被奖学金取代,最拔尖的一批学生手
持G R E红宝书走出国门,美国、英国、德国,依次成为留学生的首选。涂博士就读的
西北大学,正是美国名校之一,位于靠近芝加哥市的密歇根湖畔,在芝加哥市中心亦有
分校区。

  出国潮之后,最近几年,中国的海归潮初具规模。教育部统计的数据表明,2004年
,海归人数超过两万人,2006年,超过四万留学生回到中国内地,2008年,在全球金融
危机的背景下,这个数字突破5万。

  在高校或者科研所任职,是海归大潮的一条重要支流。十年前,还不乏毕业于美国
名校的海归博士回到中国某所知名学府、一进校就是教授的先例,而现在,行情有所缩
水。

  学校要主动走出海外筑巢引凤的,主要针对在海外拿到教职的资深学者。比如位于
浙大紫金校区的教师宿舍区里,还预留着近百套没有出售和分配的住宅。不过,浙大说
,那些都是给"大师"们准备的。

  年轻人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浙大党委宣传部部长沈文华评价说,并不是一进校就
能担当重任。资历越深,掌握的资源自然才能越多。

  虽然涂博士在和芝加哥朋友的交流中,对困难早有预见。然而,困难似乎比他想象
中大得多。

  涂博士并未如自己事先预料的那样,回国就有科研项目可做。6月,他回到老家浙
江省金华市休息了一段时间。

  7月,涂博士回到杭州。28日,他租住在由浙大提供的位于玉泉校区求是村的教师
公寓。学院提供的信息表明,涂博士居住的公寓建筑面积57平方米。在涂博士的讣告里
也提到了这个公寓,说明"内含独立厨房、卫生间以及电视、冰箱、空调、微波炉、电
磁炉、床铺、桌椅等家具和电器设施"。

  这正是涂博士居住了两个月,而后纵身跳下的综合楼,它位于浙大玉泉校区正门的
马路侧对面,是一栋上世纪90年代末的建筑。从简陋但还算干净的楼道上,可以一眼望
到老校区,郁郁葱葱的树木成荫,朝气蓬勃的学生来来往往,校园内挂着学术交流会议
的横幅。

  综合楼的每层都有一条长长的走廊,并排着的是给年轻教师做过渡安置用的住房。
建筑面积50-60平方米,套内面积在40平方米左右,就像三个排放着的火柴盒,从外到
内分别是厨房,客厅,卧室。浙大人事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综合楼住房月租2000元左
右,略低于市场价,从工资里扣除。他们说,涂博士曾经在别的地方住过,对比后,还
是搬到了这里。

  涂博士生前住过的屋子,大门的纱窗蒙满灰尘,显示已经空置多时。隔壁却传来新
鲜肥皂的香味,一间屋子门口放了很多小花盆,花香缭绕,是人间烟火的味道。涂博士
纵身一跳,却把自己和人间烟火的味道隔绝了。

  浙江大学分管人事的朱晓芸副处长告诉记者,涂博士的待遇按讲师发放。并且给他
提供4万元的房贴,支持他在杭州购房、安家。这是浙大专门针对引进人才提供的特殊
待遇。除此之外,涂博士还享受学校给所有教职工提供的待遇,包括在进入浙大的10年
内,拿到每个月1500元的房贴,如果涂博士将来评上教授,这个数字会翻倍。收入里还
包括每个月1000元的年轻教师津贴、国家规定工资、学院补贴。每个月的收入,应该足
够他在学校安心教书治学。

  然而,这也许只是一个理想状态,涂博士的女儿不久就要上幼儿园了,现在国内大
城市的幼儿园收费不菲,比小学还贵。涂博士的妻子何晶也不顺利,她没能在杭州留下
,只好一边住在老家带孩子,一边找工作。实际情况是,涂博士有一个家庭需要支撑。

  夫妻二人虽然都是留学生,在美国有全额奖学金,但有小孩子要养,仍然不能在异
国他乡存下一笔数目可观的钱,足以让他们在刚归国时作为缓冲。

  而在号称人间天堂的杭州,房价毫不逊色于上海。浙江大学紫金新校区虽然位于并
不那么被看好的西区板块,每平方米价格仍然要直逼2万元。

  记者咨询了建工学院和涂博士同样职称的一位老师,他的待遇也是按照讲师发放,
在扣除房租、所得税之后,每个月到手的有2000多元钱。这位老师和涂博士年龄相仿,
国内某知名高校博士生毕业。以这位老师的收入计算,他若要贷款买下紫金校区附近一
套90平米左右的住宅,以三成

  首付计算,独立支付要不吃不喝将近20年。他没有掩饰失落的情绪。他的同龄人若
早早参加工作,已赶在中国房产价格狂飙突进的21世纪初期,安居乐业。

意外的抑郁

  在亲友、同行眼中,涂博士自信开朗,但自杀前一个月,他要服用药物帮助睡眠。

  无从考证涂博士是否也有相似的心理落差。据他的亲属转述,他告诉家人,工资是
按副教授资格发放。

  可以确定的是,涂博士出事前,他的工作仍在按部就班进行,他相继参加了学院组
织的留学归国人员座谈会、环境岩土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筹备及会务工作,并担任了
2009级本科新生班主任。

  涂博士的悲剧发生后,学校去学生宿舍作过调查,了解到,从开学到他出事不到一
个月时间,他一共去了5-6次学生宿舍,与学生交流,耐心解答疑问,为人师表。

  然而,不为人知的是,也是在8月,他开始焦虑,并开始服用药物帮助睡眠。

  无从得知,涂博士的焦虑从何而来。从他搬到求是村综合楼,他大部分时间独自居
住。

  在他的妻子和至亲眼里,涂博士一直是一个很自信的人。

  这和他的朋友同学的印象相符。在芝加哥朋友眼中,涂博士对人热情宽厚开朗,对
学术潜心追求。朋友回忆,涂博士还是湖边烧烤的积极组织者,给友人带去家乡的茶叶。

  高中同学在回忆时,也无法把他和焦虑联系起来,他是一个喜欢挑战自我的人,在
没有丁俊晖的年代里,只有小混混才打桌球,而涂博士的桌球技术是那一帮同学里最好
的。

  涂博士也不是只知道死读书的书呆子。作为一个理科生,他还有自己人文方面的理
解。清华校友录上,记录着涂序新和同学之间的辩论,在涂博士的发言中看得出,他虽
然身在国外,但是对中国社会现状、法律问题很关注。他还讨论了知识分子在中国社会
发展中应该起到的作用。

  可以确定,即使焦虑过,涂博士在8月还没有绝望。学校提供的记录表明:

  9月1日到8日,涂博士参加了浙大的新教师岗位集中培训。

  9月8日,浙大启动了下半年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

  9月11日,涂博士在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系统"中填写了申报副教授的相关信
息。

  至少,他对生活中的某些事情还怀抱希望。

  然而形势急转直下。6天后,也就是9月17日凌晨2时,涂博士从11层楼顶跳下来。
他写好了6页遗书,在遗书中,他向妻女、父母、姐姐表达了歉意。

  就在前一天晚上,何晶还和丈夫通了个电话,约定第二天一早去看他。

  涂博士是一个喜欢在学术圈发展的人,之前有他为了博士后研究职位,放弃美国得
州工作职位的记录。在西北大学的个人简介中,他留下了这样一段自我描述,"在
Finno教授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后,我继续跟随A ndrade教授做博士后研究工作。我的
研究重点是开发岩土建模和新的计算工具。我喜欢西北大学,在那里我能够与其他不同
背景的研究人员在许多跨学科项目领域合作。"

  涂博士的学术潜力已经部分得到了证明。用G oogle scholar(谷歌学术搜索)可以
搜到他发表的6篇学术论文,其中3篇是SCI核心期刊。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被引用次数
最多的文章是2008年发表在《国际工程数值期刊》的一篇文章《微粒的标准计算静力学
平衡》。

  涂的研究,集中在岩土工程的计算方法和模型领域。在国内大搞工程基建的背景下
,应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以杭州本市为例,去年年底,轰动全国的地铁塌方,正好是由
于在偏软的地基中施工不当导致。

  浙江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在全国名列前几位,其中岩土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
岩土所所长陈云敏教授毕业于浙江大学,也是国内岩土界的实力人物。他评价说,涂博
士在科研领域做出的贡献是优秀的,这也是学院看重并从西北大学引进他的原因。对于
涂的离开,陈表达了惋惜之情。

  职称与坠楼

  网络盛传浙大曾给涂博士口头承诺,但却未能履行,学校认为指责不合常理。

  从9月11日填报申报副教授信息到9月17日跳楼,涂博士到底经历了什么?

  他的死,最初是由分管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治安工作的派出所介入调查的。记者咨询
了杭州公安局西湖区分局政治处,一位负责人告知,两天后,派出所询问了他的朋友、
亲人、邻居、学校,警方排除了他杀嫌疑。

  9月底,建工学院的网站上挂出了涂博士的讣告,解释了涂博士的死因―――"因
病""坠楼"。浙大说,这是最后的调查结论,目前善后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但学校没
有具体解释"因病"和"坠楼"为何会联系在一起,他们说,这涉及涂博士的个人隐私。

  涂博士死后,各种猜测仍然在网络上发酵。有归因于学校,有归因于家庭,有归因
于博士的心理素质。人们站在各自不同的角度揣摩、猜测。网络盛传浙大曾经给涂博士
口头承诺,但却未能履行。

  对这种指责,浙大觉得不符合常理。

  建工学院党政办公室科长金卫勇告诉本报记者,涂博士出事后,他们专门查看了学
院和他来往的E -m ail,都是"教职"字样,没有出现"副教授"。

  人事处副处长朱晓芸向记者介绍,"教职"的意思是,涂博士在海外有两年的博士
后研究经历,按惯例一进校就至少是讲师。至于能否拿到副教授职称,则要看9月的评
定。浙江大学一年有两次高级职称评议,第一次是5月的特评,专门针对海外归国人员
,第二次是在9月,针对全校教职员工。

  但不知何故,涂博士没有报名参加5月的特评,一些信息表明,他认为参加9月的评
定更有把握。

  而涂博士"因病坠楼"正好发生在9月职称评定期间,距离他填写申报信息不到6天
。舆论普遍猜测,他的死是否和提前知道了评选结果有关,是否有人提前找他谈过话。

  学校有关方面否认了两者之间可能存在联系。建工学院说,9月上旬只是报名,工
学部还没有公布文件,确认评选标准。

  工学部是由土木、材料、环境等工科院系的资深专家组成,是相关院系高级职称评
定的责任机构。岩土所所长陈云敏正好在这个机构担任副主任。他也否认有人能左右评
选结果,他说,职称评定是民主评议,不是谁能说了算。

  至于是否有人在职称评定前后找涂博士谈过话,已无法考证。人事处说,参评应该
是涂博士的权利,谁能找他谈话让他不要参评?令他们感到惋惜的是,按照涂博士的条
件,评副高职称并非没有把握,或许按正常的程序他是能评上的。

  9月中旬,涂博士诊断出抑郁症,遗书里,他没有责怪任何人,他说,我只想安静
地离开。

  不知何故,他留下了这样一段话:"在此时刻,我认为当初的决定下得是草率的,
事后的发展完全没有预计,感谢一些朋友事前的忠告。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
、无情。虽然因我的自以为是而忽视。"

  高危群体

  他们从小就承担了太多社 会 期 望 ,而 以 世 俗 观念看,他们中的很多人并未
立刻接近成功。

  从归国到坠楼,不过3个月,涂博士就从逐渐焦虑到抑郁。他的死已经由浙大上报
教育部。

  9月29日,涂的追悼会在杭州殡仪馆举行。他是金华人,他的朋友、亲戚、同学从
金华赶来,把大厅挤得满满的。他所在的建工学院部分领导、师生也参加了追悼会。

  追悼会上,当着所有亲朋好友和同事的面,何晶泣不成声。追悼会的第二天,是女
儿三岁生日。何晶希望,亲友在女儿懂事之前,帮她为孩子编一个美丽的谎言。耐人寻
味的是,在她断断续续不多的言语中,她特别强调了涂序新发表的3篇SC I核心期刊文
章,他的成绩是任何人都不能抹去的。

  涂博士从小到大都是家庭的骄傲,家族弟妹学习的榜样。失去这个儿子、弟弟,他
的父母、姐姐痛不欲生。他们不敢相信他已经离开。他的姐姐现在还无法正常上班。妻
子也沉浸在悲痛中,和女儿度过了一个最难过的中秋节。

  同在建工学院的一位年轻同事为他感到异常惋惜。这位年轻老师也同样是拿着低薄
的薪水,年近而立,从小到大背负了太多希望,却仍然无法回报父母。

  浙大党委宣传部部长沈文华说,涂博士刚回国,适应环境有一个过程。学校让他当
新生班主任,还让他参加一些学术会议的筹备工作,正是帮助他适应。但从事后看来,
对他的关心还是稍微少了一点,没有注意到他的状态。他说,如果本校毕业,还有一个
现成的朋友圈子可以倾诉。涂博士事件后,对青年教师会有更多关心辅导,特别是对从
外校来的年轻教师和年轻海归人员。

  涂博士所在的建工学院开始找年轻教师谈话,让他们有什么困难要和学院说。

  年轻海归并非人们通常想象中的弱势群体。他们有知识有文化,也有前途。然而事
实是,他们也是一个高危群体。他们从小就承担了太多社会期望,而以当代中国社会的
世俗观念看,他们中的很多人也许并没有立刻接近成功。

  S现在香港某所高校当博士后,她和涂博士同一年出生。她说,他们这一代人从小
是好学生,却错过了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她特别能理解涂和他的妻子。

  追悼会第二天,正好是涂博士女儿的三岁生日,孩子还远未到懂事的年龄。鲜花丛
中的父亲形容瘦削,无法吸引她的注意。她似乎认为,父亲只是睡着了,还会再醒。

  但她的父亲涂博士永远不会醒了,父女有一张合影,孩子坐在父亲肩膀上,脸上写
满笑,涂博士两手紧紧抓着孩子的脚,笑盈盈地望着镜头。这样的合影今后不会再有。
涂博士只能在照片上看着女儿慢慢长大。

   老同学追忆

  "他是我们中的牛人"

  "土匪"是他初中时的外号,我曾经听他说,到了大学,他升级叫做"屠夫"了。
一个身高和相貌都是一等一的帅哥摊上这么个名字还能沾沾自喜,应该知道他是一个乐
观通达的人。随便说一下,我的绰号叫"无赖",但我却是小鸡肚肠耿耿于怀,谁这么
叫我都会咬牙切齿一番的。

  他是一个刻苦学习的人,但不是一个死读书的人,这点毫无疑问。如果说抛开他硕
大的耳朵和手脚外,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他的毛笔字是自小一直
到大学都没有停止(练习)。还有就是球打得好。我说的球是台球。在我们那个年代,
那个没有丁俊晖和傅家俊的时代,打台球是街头混混才干的事情。我永远记得在海淀图
书城附近,一干同学打台球被"土匪"涮得一塌糊涂的场景,他那谦虚的得色至今我还
能回想起来。要说玩,他是一个会玩的人。简单地说,他是我们那批人中的牛人。要说
吃,他也能吃,一次请客带我们去清华墙外的一个晒麦场,7 元钱一斤的涮羊肉吃得人
人肚圆。一个会玩会吃的牛人倘若又是年年清华年级第一,世界顶级的美国西北大学土
木博士,那算不算一个super牛呢!顺便说一句,这小子口才和笔头功夫那也是一流的
。倘若说一定要挑个毛病的话,如果他觉得他有道理,他是绝对不会低头的。还有就是
,他爱脸红。

--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
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009年10月13日星期二

Fw: 昨晚高速惊魂

发信人: Lihoolm (我爱这世界,我爱这斗争!), 信区: AutoWorld
标 题: 昨晚高速惊魂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Oct 13 10:14:31 2009), 站内

昨晚在高速上,2车道,右边行车道,左边超车道。我车以70迈速度在超车道上准备超过旁边的一溜慢车(在此之前一直在超车道上行驶),再并入行车道,突然发现远处正对着车道的方向有大灯亮着,第一反应有车逆行,准备紧急并入行车道,避让逆行来车,看到我前车迅速并入了行车道后,大灯逐渐靠近,而旁边的行车道上有车,无法并入,当时脑子一片空白,情急之下强行并入行车道,双眼一闭,大喊了一声,再一睁眼,发现我旁边的车竟然让我并进来了,惊魂未定,就听到一声巨响,逆行车与我后车猛烈的相撞了。

当时行车情况:前车离我较远,大概有200米,而后车离我较近,不足30米,右边行车道上我的侧后方不足5米处有辆车在正常行驶,我车的右前方不足10米处也有车在正常行驶。

很庆幸自己拣了一条命。

总结:一定不要长时间保持在超车道上行驶,因为遇到这种逆行的情况,除了紧急并入右车道,别无他法,如果右车道上有车,情况就更加危急了;而如果在正常行车道上行驶,即使有逆行,也可以驶入紧急停车带避让来车。

现在还一直在纳闷那个车怎么逆行进入高速路上的,百思不得其解。只有一种可能:他是从高速出口进入的,很感慨在美国这种全部开放的不设卡的高速路上也不好。


发信人: Lihoolm (我爱这世界,我爱这斗争!), 信区: AutoWorld
标 题: Re: 昨晚高速惊魂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Oct 13 10:18:42 2009), 站内

对面车绝对不止70

补充一句,我后面有哥么在开车,路过看到,2个车的车头全部扁了,驾驶舱基本没了,很久没见有人出来,没有任何动静
【 在 bravura ( 努力、奋斗・夺过鞭子揍敌人) 的大作中提到: 】
: 70迈撞了也死不了

2009年10月11日星期日

温家宝:树立先进教育理念改革办学体制

温家宝:树立先进教育理念改革办学体制
2009-10-11 18:45:53 来源: 新华网 跟贴 327 条 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今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看望师生,并听了5节课。温家宝听课后的讲话10月11日公布,称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提出树立先进理念,冲破传统束缚,改革办学体制。

这是9月4日,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温家宝在旁听初二(五)班的课。新华社记者李学仁 摄

9月4日,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温家宝和同学们一起共进午餐。

这是9月4日,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课间休息时,温家宝和同学们讨论上课的内容。

新华网北京10月11日电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

温家宝

(2009年9月4日)

老师们好,今天上午,我在三十五中初二(5)班听了5堂课,中午和同学们一起吃了饭。下午和老师们座谈,听取意见。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也来了。在教师节前夕,我用整整一个上午听5堂课,一方面,用这种方式表示对老师们的尊重;另一方面,想深入地了解一些教学的真实情况。再过几天就是教师节了,我首先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今天主要是听老师们的发言。为了使会议开得活泼一些,在大家发言之前,我想对上午5堂课做个点评,互相切磋。如果说的不对,请你们批评。

第一堂听的是数学课。这堂数学课主要是讲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老师讲清了概念,这非常重要,基础课必须给学生以清楚的概念。她还讲了三角形全等的四种条件,以及两边一角全等的几种情况。老师在讲这个内容的时候,用的是启发式教学,也就是启发同学来回答。老师在问到学生如何丈量夹角的度数时,同学们回答了好几种,比如量角器、圆规、尺子。我觉得这堂课贯穿着不仅要使学生懂得知识还要学会应用的理念。最后老师提出两边夹一角的判定方案,也就是SAS判定方案,并且举出两个实例让学生思考,一是做一个对称的风筝,这个对称的风筝实际上是两边夹一角的全等三角形;二是一个水坑要测量中间距离,水坑进不去,是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对应边相等,用这个概念通过全等三角形把这个边引出来。这两个例子都是联系实际教学生解决问题。所以这堂数学课概念清楚、启发教育、教会工具、联系实际,说明我们数学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改进。总的看这堂课是讲得好的,但是我也提一点不成熟的意见:我觉得40分钟的课包容的量还可以大一点,就是说,一堂课只教会学生三角形全等判定,内容显得单薄了一些,还可以再增加一点内容。

第二堂听的是语文课。老师讲的是《芦花荡》,在座的可能有不少老师讲过,我过去也读过,但今天和学生们一起读,觉得别有一番新意。缺点是开始没把作者的简要情况给同学们介绍。既然是讲《芦花荡》,作者又是孙犁,是中国现代的著名作家,他曾经写过什么著作,有过什么主要经历,我觉得有必要给学生讲讲,但是老师没有讲,也许是上堂课已经讲过或下堂课要讲。孙犁是河北安平人,他一直在白洋淀一带生活,1937年参加抗日,所以他才能写出像《芦花荡》和《荷花淀》这样的文章。讲作者的经历是为了让学生知道作品源于生活。孙犁于1937年冬参加抗日工作以后,到过延安,然后陆续发表了反映冀中特别是白洋淀地区的优秀短篇小说,其中像《荷花淀》、《芦花荡》都受到好评。但我紧接着就有一个惊喜,这是我过去上学时没有过的,就是老师让学生用4分钟的时间把3300字的文章默读完,我觉得这是对学生速读的训练,是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她不仅要求学生专心,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我们常讲人要多读一点书,有些书是要精读的,也就是说不止读一遍,而要两遍、三遍、四遍、五遍地经常读。但有些书是可以快速翻阅的。默读是我听语文课第一次见到的一种教学方法,而且是有时间要求的。我发现学生们大多数都读完了,或许他们事先有预习,或许他们真有这个能力。紧接着老师又叫学生概括主要故事情节,这是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我以为非常重要。3300字的文章要把它概括成为3句话:护送女孩、大菱受伤、痛打鬼子。要有一定的逻辑性,要抓住文章的核心,这不容易。我上学时最大的收获在于逻辑思维训练,至今受益不浅。这种方法就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概括能力。紧接着老师又要求学生通过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来懂得写人和写事,这里既贯穿着认知,又贯穿着思考和提升。老师特别重视人物的描写,因为孙犁这篇东西用非常质朴的语言写了一个性格鲜明的抗日老人,其中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四个字:自尊自信,这是他人格的魅力。因为他能够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表现出镇定,当他认为这件事情做得不好时又十分懊丧。语文教师还让学生进行了朗诵。我以为语文教学朗诵非常重要,它是培养学生口才的一条重要渠道。如果我们引申开来,由逻辑思维到渊博的知识到一种声情并茂的朗诵就是一篇很好的演讲,需要从小锻炼。老师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讲到课文的高潮时,她讲这位老人智勇双全,爱憎分明,老当益壮,点出老人的爱国情怀,然后概括出老头子最大的特点是抗战英雄,人民抗战必胜,伟大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讲到这堂课的中心思想是要热爱祖国。这样,就把课文的内容升华了。

第三堂听的是走进研究性学习课。这是我从来没听过的课。听了课我懂了,其实是开阔学生的思维,用我们可以经常接触到的一些事情来深究科学的原理,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这堂课老师讲的是"教室",就是要建一座好的"教室"应具备哪些条件。学生纷纷回答,几乎我想到的他们都谈到了,从窗户到门,从隔音到节材。最后,老师把它概括为四个方面,叫做你想研究什么问题――研究"教室";怎么开展研究――
研究"教室"的方方面面;和谁一起研究――老师和同学;怎样表达研究成果――把学生的经历、实践和参与结合在一起。但我坐在课堂上就在想,非常重要的一点学生们却没想到,就教室而言,建筑安全应是第一位的。学生没想到,教师也没想到。经济适用都想了,但是安全没想到,也就是说学生没有想到防震知识,这算个缺点吧?这堂课讲得还是不错的,比如教室的设备甚至深入到多媒体,投影、摄影头,节能深入到节能材料,深入到经济上的性价比。还有一点,就是老师提问时,一个学生说我喜欢岩石,想研究岩石,这个学生也可能不知道老师备课的内容是要讲"教室",但是老师很快把他的问题扭过去了,因为这堂课不是这个主题。这里反映出一个问题,就是教这堂课要求老师的知识非常渊博,学生爱好涉及的是大自然,老师讲的是"教室",而对学生好奇的大自然应该给予积极回应。对学生的回答,老师应因势利导,问他看过多少种岩石,知道名字吗?老师就可以讲岩石的分类:沉积岩、岩浆岩、火山岩,启发学生热爱岩石,从而热爱地质。我不是让老师把原来备课的内容改变,而是因为学生想听的是大自然,老师要讲小空间,用简练的语言和提问的方式回答大自然的问题是必要的,而且并不困难。最后,老师展示了这个学校的研究成果,35中做过园林研究,做过抗紫外线的研究,做过冬小麦的研究,做过城门与城墙的研究,做过节水灌溉的研究,做过环境因素和生物的研究,还有很多学生获奖。这是一堂很好的课,但老师可以更放开一些,不要求老师是万能的,老师可以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带回去思考,下次再给他们解答。

第四堂听的是地理课。老师用提问的方法,问学生暑假到过哪些地方。我真没想到学生到过那么多地方,不仅是国内,而且到过国外。我仔细翻了课本。这门课把我们过去的地理与自然地理合并了,甚至扩展到把地理、地质、气象、人文结合起来,是一本综合教材,可能现在学地理的时间要比过去少了。但是讲华北一下子我就听糊涂了,因为课本讲的既不是自然分界,又不是经济分区,也不是行政分区,华北怎么把陕西、甘肃和宁夏包括进去了?课本对中国区域划分的依据不足,无论是自然的、经济的还是历史沿革的划分都没能讲清楚,有的是错误的。此外,课本关于中国的区域差异一章就讲了中国的五大区域,即华北、青藏、沿海、港澳和台湾,这就更不全面了。我赞成把地理、地质和气候结合起来,这就如同把人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一样。过去大学的地质地理系就包含这三个方面。已故的刘东生院士之所以在研究黄土高原方面取得很大成就,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是因为中国有世界上最厚、面积最大的黄土层,这给他提供了有利的研究条件;另一个原因是他对地理、地貌、地质和气候的关系,特别是黄土的成因以及黄土形成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得很深。我赞成编写教材时把这几方面结合起来,但要把基本概念讲清楚。现在孩子们见识很广,他们到过很多地方,老师讲得也很好。课本要保持严谨规范和学术的百家争鸣,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地理学真正的科学内涵。

最后我听了一堂音乐课,应该说是欣赏了一堂音乐课。老师很活泼,这堂课先是播放了迈克尔・杰克逊的《我们同属一个世界》,这堂课的主题是让世界充满爱。我对音乐是门外汉,但是我边听边感到这是一堂艺术熏陶课,对孩子是艺术的熏陶,也可以说是堂美学课。美学是什么?大概中学没开过这门课。中国研究美学有名的是朱光潜先生。美学从大的方面讲就是真善美,就是世界事物的真善美,这就是那首歌的真谛。因此听完课我就即席讲了一篇话,我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一切。一堂音乐课让孩子们通过唱歌来懂得人世间的爱,懂得人世间的真善美。其次是人们的心底。孩子们都有心理活动,就是孩子们心底都有知、情、义。这就要求学生要有爱心,懂得爱父母、爱老师、爱家乡、爱祖国。在河南南阳我给学生们在黑板上题词就是三句话:爱父母,爱老师,爱南阳。我认为这是思想教育,孩子们记得清清楚楚。人最起码的爱就是这些,爱父母爱老师爱家乡,再归结起来就是爱祖国了。所以这就要求学生有爱心,懂得爱同学、爱老师、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这就要求学生有好奇心。好奇心是什么?就是追求真知。钱学森是大科学家,但很少人知道他是画家。他从小就受艺术的熏陶。大家都知道李四光是地质学家,但很少人知道他是我国第一首小提琴协奏曲的作者。钱老曾经亲口对我说,我现在的科学成就和小时候学美术、学音乐、学文学是分不开的。因此他提倡学理科、工科的也要学艺术,学艺术的也要学工科、学理科。他在被授予功勋科学家时的即席讲话说:"我有一半的功劳要归功于我的夫人。"他夫人蒋英是钢琴家。我对他夫人说,你的艺术对他的科学工作很有启发。追求真知,辨别真伪,寻求真理、趋善避恶,为民造福,应该是美学教育的内容。我们要求学生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就应该在这些方面都具备一定的知识,具备一定的爱好。上午听课时我也服从音乐老师的命令做了游戏,感觉和孩子们在一起非常幸福。我对孩子们说我爱你们,我祝福你们。(听了教师代表发言后)

新闻回顾:温家宝与北京35中学生共听5节课

9月4日上午,温家宝来到北京市第35中学,在初二(五)班和学生坐在一起连上5节课。温家宝说,国家从今年起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行绩效工资,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

温家宝:树立先进教育理念改革办学体制
2009-10-11 18:45:53 来源: 新华网 跟贴 327 条 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今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看望师生,并听了5节课。温家宝听课后的讲话10月11日公布,称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提出树立先进理念,冲破传统束缚,改革办学体制。

刚才,几位老师的发言都很好。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应该肯定,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无论是在学生的就学率还是在教育质量上,都取得了巨大成绩,这些成绩是不可磨灭的。但是,为什么社会上还有那么多人对教育有许多担心和意见?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任继愈老先生90岁生日时,我给他送了一个花篮祝寿,他给我回了一封信,这不是感谢信,而是对教育的建议信。我坦率告诉大家,他对我国教育的现状有一种危机感,他尖锐地指出了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多次看望钱学森先生,给他汇报科技工作,他对科技没谈什么意见,他说你们做的都很好,我都赞成。然后,他转过话题就说,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句话他给我讲过五六遍。最近这次我看他,我认为是他头脑最清楚的一次,他还在讲这一点。我理解,他讲的杰出人才不是我们说的一般人才,而是像他那样有重大成就的人才。如果拿这个标准来衡量,我们这些年甚至建国以来培养的人才尤其是杰出人才,确实不能满足国家的需要,还不能说在世界上占到应有的地位。最近,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英国首相布朗作了一次科技报告,他一开始就讲,英国这样一个不大的国家仅剑桥大学就培养出8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是值得自豪的。他认为应对这场危机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科技,是人才和人的智慧。其实,我们的学生也是很优秀的,在各种国际比赛当中经常名列前茅,许多到国外留学的学生学习成绩也很好。我们出去这么多留学生,也成长了一批人才,充实了各行各业,但确实很少有像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那样的世界著名人才。每每想到这些,我又感到很内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形势很好的时候,还要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原因。

老师们都很辛苦,特别是从事基础教育的老师。老师们承担着教育的重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国家的兴衰、国家的发展系于教育。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我曾经引用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句话,这是17世纪捷克的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讲的。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也说过:"教育是人类最崇高、最神圣的事业,上帝也要低下至尊的头,向她致敬!"可以说,无论一个人的地位有多高、贡献有多大,都离不开老师的教育和启迪,都凝结了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老师面前永远是学生。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需要大批的人才,同样也离不开教育和老师的培养。我们国家大约有1600万教育工作者,其中中小学教师
1200万。长期以来,广大教师牢记自己的神圣使命,兢兢业业,默默耕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这种不计名利、甘为人梯,成功不必在我、奋斗当以身先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境界。

这里,我想着重谈一下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问题。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特别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从国内外的比较看,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这应该引起我们深入的思考,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而相对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应该说,我们早就看到了这些问题,并且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但是为什么成效还不够明显?我觉得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探索和改革。我们需要由大批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家来办学,这些人应该树立终身办学的志向,不是干一阵子而是干一辈子,任何名利都引诱不了他,把自己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我们正在研究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就是想通过改革来努力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这里,我想提四点要求供大家参考:

第一,教育要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陶行知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说要注重启发式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自由的环境,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不仅学会书本的东西,特别要学会书本以外的知识。我曾经把学、思、知、行这四个字结合起来,提出作为教学的要求,也就是说要做到学思的联系、知行的统一,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思考,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第二,教育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说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归根到底就是要与时俱进,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放眼看世界,牢牢把握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潮流,学习和借鉴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同时,也要深深地懂得中国,结合中国的实际和国情,推进教育改革、优化教学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

第三,教育要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才的要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不仅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而且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立足于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努力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同时要加强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报效祖国,服务社会。

第四,教育要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依靠人、为了人、服务人"为基本出发点,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塑造学生大爱、和谐的心灵。前两年我到医院看望季羡林先生,他对我说,讲和谐还要讲人的自我和谐,要使人对自己的认识符合客观实际,适应社会的要求,正确对待金钱名利,正确对待进退、正确对待荣辱,这才能和谐起来。

最后我想对老师提点要求。教师的日常工作既平凡又不平凡,教师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广大教师应当成为善良的使者,挚爱的化身,做品格优秀、业务精良、职业道德高尚的教育工作者。

一要充满爱心,忠诚事业。"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这是实验二小霍懋征老师的话。她念念不忘的就是希望拍一部反映老师教书育人的爱心和奉献精神的电影或电视剧。我在这里也大声呼吁,希望能有更多描写老师的影视作品。当一名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成人生的最大追求。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要努力钻研、学为人师。当今时代知识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工作要求。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更要不断地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做到诲人不倦。广大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严谨笃学,做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和重视学习的楷模。要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科学、新技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本领。要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把最先进的方法、最现代的理念、最宝贵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刚才座谈时有的老师提到要给教师创造培训的条件,我完全赞成。要建立包括脱岗轮训、带薪培训的制度,当然要讲求实效,把好事真正办好。

三要以身作则,行为世范。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不久前有一个学生给我写了一封信,他提到:现在青年学生自杀的很多,小小年纪厌世甚至走上绝路,总理能否在9月1日开学时专门和学生在网上对话,告诉学生要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他所说的事虽然是极个别,但必须引起重视。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心灵的健康和成长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好的老师是孩子最信任的人,有些话甚至不对父母讲也愿意跟老师讲,老师能帮助他解决思想问题包括实际问题,做到这一点不容易,没有爱心是不可能的。惟有教师人格的高尚,才可能有学生心灵的纯洁。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我们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广大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坚持以德立身、自尊自律,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教育和感染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社会的尊重。

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一个国家有没有前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重视不重视教育;一个国家重视不重视教育,首先要看教师的社会地位。要注意提高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待遇。从今年起,在国家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按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原则,实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中央财政今年已准备120亿,全国计算大概是370亿。这不是简单的涨工资,应该把薪酬待遇和个人工作成效密切挂钩。这是对教师辛勤劳动的尊重。我们要继续发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各级政府都要满腔热忱地支持和关心教育工作,积极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和鼓励高素质人才从事教育事业,尤其是到基层、农村和边疆地区任教。中小学教师非常重要,有些国家让最优秀的人教小学。要像尊重大学教授一样尊重中小学教师。要大力宣传教育战线的先进事迹,特别是终身从事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典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让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人尊敬、最值得羡慕的职业。

(今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看望师生。上午听了5节课,下午同北京市部分中小学教师座谈。本文是他对听课的点评和在听了教师代表发言后的讲话。)

2009年9月27日星期日

请客吃饭

夫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观世界风云,六方会谈未定,强伊风云又起。思各位同僚,枯坐斗室,劳疾必深,弟近得外财,小有丰盈,欲仿古之圣贤,邀聚岳阳之滨,不谈文理之虚,专论天下大事。皎天皓月,啃肯德之鸡,饮雪花之啤,噱人间之畅,痛哉何如,夫复何求?如君有意,不妨拔允一见。相聚之日,丁亥年乙巳月乙丑日戌末时是也。
(附注:X年X月X日X时X楼X座X包相聚,不见不散,不去拉倒)

2009年9月25日星期五

抗日战争中是谁教会了老乡们造地雷(ZZ)

发信人: xgl (Go on), 信区: DP.THU
标 题: 抗日战争中是谁教会了老乡们造地雷(ZZ)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Sep 24 19:55:39 2009), 站内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ern_CHN 讨论区 】
发信人: wangcz (壮壮~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信区: Modern_CHN
标 题: 抗日战争中是谁教会了老乡们造地雷(ZZ)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Sep 24 11:53:16 2009), 站内

《地雷战》是中国人最熟悉的电影,电影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军民在华北
地区极为艰苦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独特的战法。地雷战打得鬼子闻风丧胆,在地
雷战中,人民抗日武装发展壮大起来。

有人不禁要问,当时的中国北方庄稼汉对地雷知之甚少,而八路军中也极其缺
少地雷制造的专业人员,他们怎么能够将地雷制造得如此精妙,运用得如此神奇?

鲜为人知的是,华北地雷战中,有一批科学技术人员。这些科技人员为地雷战
付出了极大的心血,甚至是生命,其事迹与前方战士同样可歌可泣。

冀中抗日根据地,地处大平原,没有山脉、湖泊,被日军重点驻兵的三条重要
铁路包围着,又靠近日寇统治中心北平、天津、保定、石家庄,成为开展游击战最
为艰难的地区。1938年春,抗日战争处于艰难时期,八路军急需枪支弹药,在这种
条件下,抗日军民被逼出了地雷战这个适合冀中平原的战法。

可是,问题又来了,一没有人会造地雷,二缺少造地雷的器材、原料。这个时
候,冀中军分区司令员吕正操想到了科学家,他找来了冀中军区二分区参谋长的张珍。

张珍原名张学渊,曾在辅仁大学化学系当过教师,他认识不少北平、天津的爱
国技术专家。张珍接受军区司令员吕正操的命令,秘密潜回北平,找到他的辅仁大
学同学孙鲁,动员他和自己一起寻找、动员科学家到抗日根据地工作。孙鲁回到天
津老家,在英租界找到熊大缜(熊大正)。孙鲁向熊大缜介绍冀中情况,熊大缜找到
导师叶企孙。

说到地雷战中的科学家,首先得说一说叶企孙。

叶企孙,名鸿眷,字企孙。1898年生于上海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前清举人,
国学造诣很深,对西方现代科学也颇有研究。叶企孙,1907年入敬业学校,1913年
入清华学校,1918年在清华学校毕业后赴美国学习,1920年6月获芝加哥大学理学
学士学位,1923年6月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通晓英语、法语、德语。考察过
欧洲高等教育和科研。

叶企孙先生是中国物理学事业的铺路人。著名科学家华罗庚、吴有训、熊庆
来、周培源、王淦昌、钱三强、钱伟长、李政道、杨振宁、赵九章、彭桓武、王大
珩、陈芳允、邓稼先、朱光亚、黄祖洽、周光召、唐孝威等,都曾受过叶企孙老师
的培养。

1929年,清华大学理学院成立,叶企孙担任院长。抗日战争期间,叶企孙任教
于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胜利后,继续担任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1948年叶企孙
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2年院系调整,他离开清华大学到北京大学。北京大学
磁学教研室成立后,他担任室主任,为新中国磁学研究队伍的组织和培养作出了重
要贡献。1957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室(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前身)成立,叶
企孙任副主任委员和兼职研究员,协助竺可桢先生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自然科学史研
究机构,培养了不少优秀科学史研究人才。"文化大革命"中,叶企孙受到迫害,
1977年1月13日在北京含冤逝世。终年79岁。

而1977年的叶企孙教授之死,竟然也与冀中地雷战有关。

吕正操司令员派张珍到北平时,叶企孙先生正在天津养病。熊大缜是叶企孙最
看好的门生,也是他的助教。这时,叶企孙正准备让熊大缜去德国深造,熊大缜也
正准备完婚后远行欧洲。

熊大缜听说八路军准备开展地雷战的事,兴奋异常,觉得这是科学工作者为抗
日战争直接出力的好机会,决心放弃出国机会、推迟婚期,到冀中抗日炮火中去。

熊大缜虽然决心已定,但是还得听老师的意见。他向叶企孙老师讲出冀中根据
地要开展地雷战,急需科技工作者,但没有说出自己的决心。叶企孙老师听说抗日
需要制造地雷的专家,又从学生的话语中听出熊大缜的想法,毫不犹豫地说:"国
难当头,国事为重。"支持熊大缜到战斗前线去。

虽然说得轻松,但话说出后,叶企孙心中沉重异常。自己的得力助手,刚刚25
岁的熊大缜,是自己这么多年才发现的一个好苗子,这个熊大缜如果深造,将来在
学术上的成就不可限量,对国家的贡献难以预测。可是,抗日战争如火如荼,这个
时候,什么都不能说了。不但让学生上前线,叶企孙还暗暗下决心有一天自己也去
抗日战争第一线的决心。

在叶企孙的鼓励、帮助下,熊大缜决心到冀中抗日根据地去。熊大缜的行动带
动了一大批北平爱国热血青年学子,好多人跟熊大缜一起去了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冀
中根据地。请记住这些名字:

清华大学化学系学生汪德熙

清华大学机械系实验员胡达佛

清华大学物理系实验员阎裕昌(门本忠)

清华大学生物系实验员张瑞清

清华大学地学系学生李广信(李琳)

清华大学经济系学生祝懿德

清华大学物理系学生葛庭燧

清华大学物理系职员何国华

燕京大学物理系学生张方(李度)

北平大学电机系毕业生刘维

清华大学化学系研究生林风

燕京大学物理系毕业生李猛(朱南华)

熊大缜通过北平地下党关系进入冀中军区根据地后,立刻受到冀中军区吕正操
司令员的赏识重用。不久之后,他被提升为冀中军区供给部部长,着手筹建技术研
究社,以开展烈性炸药、地雷和雷管以及无线电研制工作。

吕正操将军的回忆录中写道:"熊大缜任职后通过关系和各种渠道,购买了几
十部电台的原材料。将十二个炸药筒埋在铁轨下,在几百米外接上引爆器埋伏下来
等待。一会儿,敌人先从沿铁路一侧的公路上开过一辆巡逻车探路,又从铁路上开
过一辆压道车清道,然后才是满装军火的列车开过来。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火车头
便飞上了天。接着是车上的军火接二连三的大爆炸,火光冲天,震耳欲聋。这次行
动之后,他们又多次出动,炸火车,炸桥梁,炸碉堡,炸得敌人惊恐不安,交通线
经常遭到破坏。"

技术研究社研究有了成果。

在熊大缜、汪德熙的领导下,冀中根据地的炸药厂也不断壮大,到后来竟建成
了一座拥有2000多工人,能制造大批量地雷、手榴弹、复装子弹、掷弹筒弹,能修
理各种枪械的大型兵工厂。

熊大缜、汪德熙多次受到吕正操司令的嘉奖。1938年底,在唐县北大悲村,聂
荣臻司令员接见了熊大缜。对技研社和炸药厂大加赞赏,并嘱咐要尽力扩大规模,
争取更多的知识分子到根据地参加工作。在一次反"扫荡"中,贺龙司令员带一支
8000人的部队援助冀中。贺龙看到熊大缜的业绩很感兴趣,带了他的总供给部长亲
自到技研社参观学习。

美国派观察组到冀中考察,看到熊大缜后惊叹地说:"你们真有本事呀!和美
国的火箭一样呵!"吕正操回忆说:"他们在外国报纸上发表文章,说他们美国的技
术中国的晋察冀都有了。晋察冀这样搞,其他兄弟部队打电报要求支援。"

后来,汪德熙因工作需要离开根据地到昆明去,张方全面负责炸药厂的工作。
张方把研制炸药的经验写成书面材料,散发到各抗日根据地。朱德总司令所在的晋
冀鲁豫根据地也办起了子弹厂,但是造出来的火药不好用,子弹厂生产不出子弹。
朱总司令亲自下令请张方到晋冀鲁豫根据地传授技术。张方到后一个月,子弹就可
以源源不断供应了。张方原本只懂物理实验方法,对化学是门外汉,全靠汪德熙临
走时留下的一大本英文《火药学》,自学成了火药专家。一次试验中,张方右手的三
个指头都被炸断了。当时根据地生活艰苦,普通战士每月一元津贴,朱总最高也只
是每月五元,而张方每月十二元。朱老总说:"张方为了炸药残疾了,得特殊照顾。"

八路军搞到一批氯酸钾,着手试制炸药,但是用的是传统的翻晒方式,在屋顶
上干燥,曾出现过连人带屋顶都炸飞的事故。在当时的条件下,防止炸药自爆成了
难题。熊大缜多次潜回到天津,请教老师叶企孙。叶企孙听说熊大缜领导的技术研
究社面临一些实际困难时,不顾身体不好,非要亲自到冀中根据地了解情况,由于
弟子们的再三劝阻才没有成行。叶企孙对根据地造地雷的事放心不下,他马上让自
己的实验员阎裕昌前往冀中。阎裕昌化名门本忠秘密进入冀中抗日根据地。

门本忠本是清华大学的一个勤杂工,叶企孙见他对科学有特殊兴趣,又聪明能
干,破格提他为实验员,做自己的助手。由于多年的教学实验,门本忠对炸药有丰
富的知识。门本忠一到根据地,就解决了炸药自爆问题,还设计出根据地特定条件
下可以生产的电雷管电路。

这时,叶企孙先生又派学生从天津冲破日军封锁线运来电表、白金丝等必要物
资。汪德熙、林风、张瑞清、熊大缜、葛庭燧等人,也经常装扮成传教士冒着生命
危险穿越日本封锁线,进入北平、天津,为冀中军区购买雷管、无线电元器件等紧
缺军用物资。叶企孙设法筹集款项购买急需的军用物资运往冀中,为当地抗日事业
解了燃眉之急。

熊大缜等人还与开滦矿务公司副经理王崇植联系,弄到了大批制造炸药所需的
化学原料、铜壳和铂丝以及控制电雷管的电动起爆器。又通过王崇植弄到无线电器
材,请到技术人员,在天津英租界清华同学会内装配无线电台,然后设法运入冀
中。化学系毕业生林风在天津租界一家工厂内偷偷制造黄色炸药(TNT),伪装成条
状肥皂秘密运入冀中。

有了地雷,冀中军民如虎添翼。地道战、地雷战、伏击战等神奇的战法,打得
日本军日夜不宁、心惊胆战、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阜平县五丈湾村民兵李勇爆炸
组,利用地雷先后炸死炸伤日伪军362人,炸毁汽车25辆。天井关之战,一种专炸
坦克的地雷把日军第八联队的装甲车炸毁,日军报纸写"八路军有反坦克地雷",从
此,不敢大摇大摆进入冀中了。日军的《华北驻屯军肃正作战指要》中用了相当的篇
幅指导日军应付地雷战。美国著名记者哈里逊・福尔曼,起初对中国的抗日战争持
悲观态度,当他看了冀中的地雷战后说:"围困日本人的一个常用方法,便是在据
点附近安放成百上千个地雷。""一个人有相当大的勇气,才能面对敌人可怕的现代
化武器想出这些'微不足道'的抵抗方法。"

可是,就在冀中地雷战开展得有声有色时,大祸降临到科学家们的头上了。

当时是国共合作,共同抗日。1938年秋,国民政府河北省主席鹿钟麟下令要吕
正操让出冀中,向冀东发展。这样的要求吕正操当然不能接受,国共两支抗日武装
面临的是摩擦甚至火拼。熊大缜表示应该求同存异,一致对敌,避免摩擦。这引起
了一些政治嗅觉灵敏者的严重关注。加上他多次化装到敌占区采购军火,更引起一
些人的怀疑。

1939年1月,鹿钟麟派一个考察团到冀中。有个叫方平的团员到供给部。熊大
缜见方平是读书人,使试着用英语与之交谈。方平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双方一下
子交流顺畅起来,他们越聊越投机。供给部政委王文波在一旁听不懂,又气又恼,
将这事当成特务嫌疑上报。

1939年春天,共产党在各个根据地都成立了锄奸部,发起了一个旨在清洗汉
奸、特务的锄奸运动,冀中军区也成立了锄奸部。锄奸部不能不干活,不能没成
绩,于是就瞄准了知识分子成堆的供给部,技研社是重点,熊大缜是头子。

于是,军区锄奸部工作人员轻而易举地、干净利落地一网打尽,抓捕了熊大
缜、门本忠、张方、李广信、刘维、李猛、胡达佛等技研社全部技术员。接着又把
供给部、炸药厂、印刷所、卫生部、医院、电台、银行、学校、报社、商店、教会
等机关中平津来的所有知识分子通通抓了起来,总共有100多人。锄奸部搞出了一
起轰动一时的大特务汉奸案。

这些"坏蛋"是二分区参谋长张珍从城里弄来的,张珍成为"引狼入室"的罪魁祸
首,受审次数最多。

受刑最重的自然是"首恶"熊大缜。解放后,在北京市安全局档案室所存的熊大
缜档案材料就有32卷,仅口供就有81页。主要罪名是"国民党特务",主要罪证则是
一封密信。密信是从天津送到冀中军区供给部的一批伪装成肥皂的TNT炸药夹带
的。内容是:"你派来的人我们已经见了,你们需要的东西,已送了几批。急需的
物资,最好在秋收之前,由河运较方便。"信尾署名是:"天津党政军联合办事
处",锄奸部认为这是国民党在天津的特务机关。白纸黑字,铁证如山。而后来的
调查证明,事实上它却是一个国共合作的统战组织。当时是国共合作,即使是真的
与国民党联系也是正当的,这个组织帮助八路军,为抗日根据地运送炸药。这样一
封密信却被当成了罪证!

当过东北军将领的吕正操司令员也在锄奸人员的怀疑之中,司令员明知被抓的
是一群满腔热血、舍身为国的爱国者,却无力营救。

冀中抗日根据地一下子抓了这么多知识分子,远在延安的党中央震惊了,党中
央派彭真和许建国等人到冀中复审。复审最后的结论是:逼供不足为凭,锄奸扩大
化应予纠正。除熊大缜尚需进一步审查外,其余人员全部释放。

1939年夏天,日军对冀中根据地发起了更为疯狂的大"扫荡",军区主力转移。
审讯时被拷打受伤的熊大缜无法跟上队伍。锄奸部一名负责押解犯人的战士喝道:
"快走,磨蹭什么?想逃跑啊?"

自尊自爱的熊大缜说:"别那么凶,好不好!"

锄奸部战士说:"对你这种汉奸特务,还用得着客气!"

熊大缜说:"我是冀中军区供给部部长,你手里的枪和子弹就是我造的。我怎
么是汉奸特务?"

两个人吵了起来。战士说:"就是汉奸特务!走,再不走,毙了你!"

一生坚持真理的熊大缜不肯,他就站住了。那个战士真的拉开枪栓,推上子
弹,枪口黑洞洞地对上了供给部部长熊大缜的脑袋,勾上了扳机。

就在这一刹那,熊大缜说话了,他说:"造一粒子弹不容易,留着打鬼子吧!
你要真的想弄死我,就用石头!"

这个人,真的放下了枪,真的举起了石头。

年仅26岁的清华才子熊大缜,造出无数让鬼子闻风丧胆的地雷的熊大缜,死在
石头之下――最有价值的脑袋也没有硬过石头。

叶企孙老师最好的学生死了,几十年后,余下的学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造出了
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

爆破专家门本忠也死了,死得也很惨,但他很愿意这样的死,因为没有熊大缜
那样的遗恨。

患有严重肺结核的门本忠,穿农民的褂子,头上包着白手巾,一村一村地走,
手把手地将拿锄头的庄稼汉们教成会造雷、会玩雷的地雷高手。在冀中根据地,大
人孩子没有不认识地雷大王门本忠的。

1942年5月8日,河北省安平县武莫村突然被鬼子包围。鬼子将全村老百姓用刺
刀圈在一起,逼问谁是八路军,谁是造地雷的门本忠。百姓将门本忠护在身后,就
是一言不发。

鬼子拉出一个砍了头,又要拉一个。门本忠从人群中冲了出来,说:"我是门
本忠!不许再杀人!"

鬼子恨死了门本忠,用铁丝穿过他的锁骨,拖着在大街上转。科学家门本忠高
喊口号,痛骂不绝。日寇用刀割他的舌头,最后又用小刀一刀一刀削下门本忠的肉。

壮士门本忠牺牲时46岁,留下艰难度日的老少六口。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给这些为民族解放战斗、牺牲的科技工
作者献上鲜花;讲述地雷战的故事时,也应该讲一讲这些已经被遗忘的不拿枪的战士。

存活下来的冀中根据地科学家,后来成为祖国科学事业的栋梁。

熊大缜屈死时,他的导师叶企孙正在昆明西南联大,他知道的只是熊大缜被
捕,便多方营救,还为此事专程到过重庆八路军办事处。他哪里晓得,学生熊大缜
早已是石下冤鬼。解放后,叶企孙顶着被株连的危险继续多方呼吁,一直要求为熊
大缜平反。虽然没有结果,但也并没有引雷劈身。

一声惊雷," 文化大革命"来了。先是吕正操受到审查,因为熊大缜是吕正操
赏识的人,熊大缜特务案又被重新提出。"革命者"用了这样的推理:因为熊大缜是
特务,而熊大缜是叶企孙的学生,所以叶企孙也是特务。因为熊大缜是特务,而叶
企孙是熊大缜的导师,那么,叶企孙必是特务头子。

1967年6月,叶企孙被北大学生揪斗、关押、抄家。恨不得把一切献给科学、
献给党、献给祖国的叶企孙成了特务,风声、雨声、雷电声,声声入耳,他精神崩
溃了。这个中国物理学最优秀的导师,身形枯槁,面色憔悴,吟着谁也听不明白的
歌,踯躅在首都街头。遇到熟悉的学生便说:"有钱吗?给我几个!"

1968年,叶企孙被正式逮捕下狱。关了一年多后,被放回北大,"敌我矛盾,
人民内部处理"。叶企孙继续是特务,但也可以是人民。1977年1月13 日,飒飒的
风,冷冷的家,孤零零的叶企孙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生活,他热爱的中国,他热爱
的学生。

叶企孙一生未婚,视学生为子女。1986年,清华学生联名写信要求为叶企孙平
反。1987年,叶企孙死后10年得到平反。1992年,海内外127位知名学者联名向清
华大学呼吁为叶企孙建立铜像,1995年在清华大学校园,一代名师叶企孙的铜像立
了起来,清华大学又有了叶企孙。



--
施万云冷静下来,口气坚定,就像当年的检察长在进行着临庭演说:"一个罪犯,
当他进行危害国家的反革命犯罪活动的时候,如果他的文化程度、知识水平和智力
状况足以使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将发生什么样的客观后果的话,那就说明他在实施
犯罪时对这个客观后果是抱着故意的心理状态的。既是故意犯罪,他所追求的目的
就应当被认为是反革命的。至于他为什么这样做,是为图财;是为贪利;还是像季
虹那样是为了出国,都不过是促使他犯罪的内心起因,法律学上叫犯罪动机,老
乔,你在季虹这个问题上是把犯罪的动机和目的混为一谈了。"
――海岩《便衣警察》

所以在街上飚车撞死人的,绝对是故意杀人!


※ 修改:・alarm 于 Sep 24 12:06:21 2009 修改本文・[FROM: 218.240.129.*]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211.99.222.*]

2009年9月23日星期三

COM引用计数器规则精简公理

1、当一个非空接口指针从一个内存位置被拷贝到另一个内存位置时,应该要调用AddRef,以便通知对象又有附加的引用发生了。
2
、对于已经包含非空接口指针的内存位置来说,在重写该内存位置之前,必须要先调用Release,以便通知对象"这个引用已经被销毁了"
3
、如果你对两个或者多个内存位置之间的关系有特殊的理解的话,那么多余的AddRefRelease调用可以被优化掉。
如果化为编程指导:
则调用AddRef方法的情形:
A1
、当把一个非空接口指针写到局部变量中时。
A2
、当被调用方把一个非空接口指针写到方法或者函数的[out]或者[in,out]参数中时。
A3
、当被调用方返回一个非空接口指针作为函数的实际结果时。
A4
、当把一个非空接口指针写到对象的一个数据成员中时。
调用Release方法的情形:
R1
、在改写一个非空局部变量或者数据成员之前。
R2
、在离开非空局部变量的作用域之前。
R3
、当被调用方要改写方法或者函数的[in,out]参数,并且参数的初始值为非空时。
注意,[out]参数往往被假定"输入时为空值",所以被调用方永远也不必释放[out]参数。
R4
、在改写一个对象的非空数据成员之前。
R5
、在离开一个对象的析构函数之前,并且这时还有一个非空接口指针作为数据成员。
关于特殊知识的规则:
S1
、当调用放把一个非空接口指针通过[in]参数传给一个函数或者方法时,既不需要调用AddRef,也不需要调用Release,因为在调用堆栈中,临时变量的生命周期只是"用于初始化形式参数"的表达式的生命周期的一个子集。

2009年9月21日星期一

单反相机镜头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zz

发信人: sunbow (三文鱼/每天加餐一点点), 信区: DSLR
标  题: 单反相机镜头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zz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un Sep 20 23:41:30 2009), 站内

不知道以前有没有人转过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6662187/

 
关于单反相机镜头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虫虎, [根据寒食的纠错修订版} 来自: 美国, California, Palo Alto 2006-4-19

“三大纪律”
1。镜头是用来摄影的,不是用来烧钱的。“器材派”使摄影变成镜头的鉴赏与收藏的艺术,本末倒置,不可取。然而,谈论器材,交流心得,也是一种乐趣。乐趣并非在于拥有。

2。那怕有再好的镜头,最重要的是镜头后面的那颗头。镜头是手段,不是目的。更多的精力应该放在如何用好镜头,拍出好片。这里有很多镜头使用上的讨论供参考。

3。镜头的测试,见好就收。为了测试拍片,可以永无休止。砍柴磨刀,磨起来容易上瘾,但别误了砍柴的大事。

“八项注意”
1。 镜头比机身重要。有限的资金,应该投资到无限的镜头。最终镜头决定一切。镜头的成像,差别可是明显的。买机身的终极问题,是如何省下机身钱买好镜头。今天 最低档的DSLR机身,已经足具专业摄影的基本要求,从品质上讲可拍出完全专业的图片。对于非专业人士,某些特殊功能以及全金属防水机身完全多余。机身发 展太快,切不可当作耐用品。18个月推出一代,淘汰很快。在成像,打印,大屏幕显示技术的驱动下,要有三五年换机身的思想准备。好的镜头则不同,可用“一 辈子”。此外,好的镜头在二手市场也比较保值。

2。Canon 18-55mm套头只是个入门用的过渡教练头,普通随便用用,焦段非常实惠。没好头时,可以暂时用它顶着。如有可能,最好借一个或买个二手的,能省就省。 人们对它的持有期较短。如果还在频繁地使用,说明使用者尚未脱离DSLR入门阶段,没有充分了解镜头对摄影的重要性。Canon的营销策略就是让你迟早抛 弃这个套头。再看看18-55二手的价--没人要的破烂(很新的在ebay只能卖到一半价)!所以,第一头选了18-55,等于收了个鸡肋。

3。 Canon 50mm/F1.8 II是个性价比优异的好头。成像质量可与专业L头比拟。省下套头的钱刚好可以买下这个标准镜头。如果手头不宽裕,暂时买不下较好的变焦头,用这个标头可以 拍出DSLR味道十足,非常专业的好片。人像和花花草草草,偶尔风景:就用50mm/F1.8,好好钻研大光圈的运用(多观摩),很快可以拍出好片。

4。“一镜走天下”没有好结果。光学工艺限制了好镜头的变焦比为三到四倍。18-200mm用起来很方便,但出片很软(不清晰),尤其在长焦段。毕竟,DSLR的功能和乐趣也在于能够更换镜头。

5。光圈越大,镜头越贵。F2.8比F4价高一倍,但光圈开到F2.8时,镜头的成像不可能保证与F4一样出色。选择镜头要考虑特大光圈是否真的常用,以避免浪费。如果只是想过一把大光圈的瘾,廉价的50mm/F1.8比F2.8痛快!

6。相对便宜的镜头,光圈收小二到三档,通常在F8和F11,解像力会接近好镜头。但使用者失去了好镜头在较暗光线,较高运动速度,较小景深拍摄条件下的技术保障。即便好镜头,光圈收小二到三档,通常会有最佳表现。

7。防抖的IS镜头很实用,没有它时,三脚架或独脚架则很实惠。

8。慎重考虑价格较高的EF-S镜头(只能用于APS-C幅面)。如果要买,也不建议长期持有。机身过渡到5D那样的全幅是大势所趋。待到升级,EF-S就成了废物。看看今天,还有多少人在使用只能手动对焦的A-1和它的镜头?

在 这里我建议大家多考虑二手器材, 二手器材是省钱的最佳途径. 350D/400D以及20D/30D的差别, 我认为绝对没必要走新型号. 400D多出来的那200W像素有多大价值?? 自动除尘有多大价值???记住一个规律: 数码单反淘汰周期是16个月甚至更短, 也就是说你手中的像机从买了那天起,就已经离淘汰不远了,那就干脆买淘汰了的算了, 还便宜!


黑话摘要
牛头:Canon原厂的专业L系列,有个标志身份的红圈,不戴红领巾,就不是少先队员。C家的百微,50/1.4,都是非L头,也牛着呢。各家都有牛头的。

狗头:非牛即狗。非Canon的副厂的产品。狗头泛指低价头,跟原厂副厂无关。否则适马单反配适马头不就全狗了?于理不通。但C家50/1.8标头也就是六七百块,也没人说它狗。C家的35-350L,也是L头,都说它“狗”。

大白:佳能EF 100-400mm f/4.5-5.6L IS USM (¥11000)
小白:亦作XB 。EF 70-200mm f/2.8L USM(8800元)
小小白:XXB,佳能EF 70-200mm f/4L USM (4980元)
小小白IS:佳能EF 70-200mmf/4L IS USM (8200元)
百微:佳能EF 100mm f/2.8 USM 微距 (3750元)
大眼睛: 佳能EF 85mm f/1.2L II USM (L级镜头 14300元)

平民法拉利:佳能 50 mm f1.8 ii(600元)
穷人的L头: 腾龙(Tamron)SP AF28-75mm F/2.8 XR Di LD(2900元)
爱小六: 腾龙A16 SP AF17-50MM F/2.8 XR Di II(3100元)恒定F2.8大光圈+广角
小黑: 适马APO 70-200mm F2.8 EX DG Macro (6200元)和小白、小小白竞争

佳能EF 17-40mm f/4L USM (5500元)广角
佳能(Canon)EF-S 17-85mm f/4-5.6 IS USM (3900元)
佳能(CANON)EF 24-70mm f/2.8L USM (8600元)
佳能(CANON)EF 24-105mm f/4L IS USM (7700元)
佳能(Canon)EF 85mm f/1.8 USM (2600元)


爱 小六: 腾龙A16 SP AF17-50MM F/2.8 XR Di II(3100元),这支镜头是目前在玩家心中最具性价比的一支副厂镜头,也是在配置上和成像效果上都广受好评的一支,售价仅仅只有2980元。由于这支 镜头的编号为A16所以很多的玩家都亲切的称它为“爱小六”。腾龙17-50/2.8拥有恒定F2.8大光圈,而且覆盖了广角至中焦,适合拍摄风光和人 像,镜头的锐度不错,色彩表现出色,非常适合用于摄影入门。是腾龙A09那支强力标准变焦镜头的数码版本,也是06年腾龙发力最为凶狠的一支。

“ 爱死小白”: 佳能EF 70-200mm F2.8L IS USM:这是佳能久负盛名的一只镜头,俗称“爱死小白”,佳能的粉丝几乎是人手一支。这支镜头集合了很多优点,例如恒定F2.8的光圈、IS光学防抖、环 形超声波马达,以及极佳的光学素质——这些都是体育拍摄所需要的。搭配佳能EOS 1D Mark III使用时,它的等效焦距为91mm-260mm,而搭配EOS 40D时,它的等效焦距则变为112-320mm。


下面是几款性价比不错的大光圈变焦,供参考。
腾龙(Tamron)SP AF 17-35/2.8-4Di LD (4000元)
腾龙(Tamron)SP AF28-75mm F/2.8 XR Di LD(2900元)
适马24-70mm F2.8 EX DG MACRO (3100元)
适马70-200mm F2.8 EX HSM APO远摄变焦镜头 (6200元)

替换关系:
适马70-200mm F2.8 EX HSM APO (for XXB, XB, XBIS) 6200元
腾龙(Tamron)SP AF28-75mm F/2.8 XR Di LD(2900元)(for 24-70/2.8L, 24-105/4L IS)

上 述4个头质量很好,推荐考虑一下。CANON的16-35L,24-70L和70-200L F2.8好,但实在太贵了,不是很合算。Tamron 28-75 被誉为“穷人的L头”。从网评上看,缺点只有弱光合焦慢些,优点除了便宜,还有相对轻巧。3000元。缺点还有就是个体差异,挑时要小心。


高性价比组合:EF-S 17-85mm F/4-5.6 IS USM(3900元) + 佳能 EF 50mm f/1.8 II(600元)

报 价:3900元(拆机版2500)+600元,17-85可以提供广角至中长焦的焦段覆盖,而且具有不错的IS防抖能力,只需要这支镜头就可拍摄各种场 合。有穷人法拉利之称的EF 50mm f/1.8 II,虽然做工一般,但提供了F1.8大光圈,收缩1~2档光圈即可得到锐利的成像,用在APS-C单反上拍摄人像有优异的表现,可以轻松解决背景虚化问 题。出门拍人像,用这个镜头,实在是好的没话说了。重量130g,非常轻便。600多元不算贵。

18-85 IS和17-40/4L。两者价钱接近,取舍困难。18-85的焦段非常理想,从广角到中焦,还有防抖。但此头偏软,再有EF-S可能会短命。17-40除了牺牲焦段,其他好处全占了。

配镜头的选择, 对 300d, 350d, 20d, 30d 来讲, 我是这样配的:
广角: 图丽 Tokina AT-X 124 Pro DX 12-24/4 (3900元)专拍广角图丽的好。
腾龙(Tamron)SP AF 17-35/2.8-4Di LD (4000元)旅游滥拍,可用在未来全幅
中焦: 腾龙(Tamron)SP AF28-75mm F/2.8 XR Di LD(2900元)
长焦: 佳能EF 70-200mm f/4L USM (别名:小小白) (4980元)
定焦: 佳能 50 mm f1.8 ii(600元), EF 85mm f/1.8 USM(2700元)
微距: 适马 105MM F2.8 EX DG MACRO (2900元)

建 议购置的顺序:标头50mm/1.8,长焦70-200mm/F4,超广角12-24mm,中焦28-75/F2.8。。。 开始时没有好的长焦广角,少花钱或不花钱弄个18-55套头对付一阵子,集中精力用好标头。如果买差头,再换头,反而代价更大。新手玩超广难度较大,不推 荐。我觉得难度在于构图。超广透视夸张,线条,色彩,块面,质量等构图元素需要均衡,PP看着才舒服。


450D优选配置方案:

Canon17-40L + 50F1.8/1.4 + 70-200 F4
Canon17-85mm + 70-200 F4
Canon 10-22mm + 17-40mm L(或17-85mm)+ 50mm F1.8/1.4 + 70-200mm F4
Tokina 12-24mm + 17-40mm L(或17-85mm)+ 50mm F1.8/1.4 + 70-200mm F4
Sigma 10-20mm + 17-40mm L(或17-85mm)+ 50mm F1.8/1.4 + 70-200mm F4

上述镜头的缺点就是速度偏慢, 适合旅游等白天情况下摄影需要。我个人一开始用的变焦全是F4以下的,但现在逐渐换成F2.8的了。因为350D毕竟要淘汰,上30D或5D是迟早的事情,不如一开始就上F2.8的变焦。


实践战术一:50mm标头大光圈。极小的景深,比普通人眼看到的少,容易突出主题,取得效果。
实践战术之二:大广角。比普通人眼看到的大而全。透视变形,视野大了,气势也容易表现出来了。
实践战术之三:长焦。比普通人眼看到的远而细腻,容易表现平时视而不见的景象,小景深同时也突出了主题。

恒定光圈镜头

“ 恒定光圈”这一个概念只针对变焦镜头,定焦镜头是没有“恒定光圈”这一说的。都是大光圈镜头(恒定F2.8的居多,也有少部分是恒定F4.0的),光学素 质十分优秀,并且在机械性能也有很好的表现,因此,恒定光圈镜头自然就被冠以了高档的象征。定焦头很有诱惑力,其中 50MM、85MM和135mm三个头最流行,建议先买个50MM,感觉好后慢慢上其它的。

从小DC升级到 DSLR,50mm/1.8的大光圈和70-200的长焦,(镜头视觉)感觉上有质的飞跃。建议先从这两个头入手进入单反的严肃摄影的状态。塑料感十足的 廉价佳能标头50mmF1.8虽然做工一般,但提供了F1.8大光圈,收缩1~2档光圈即可得到锐利的成像,用在APS-C单反上拍摄人像有优异的表现, 可以轻松解决背景虚化问题,评分为4.2!比好多牛头都高。单论锐度,50mm F1.8可以说是很了不起。如果拿此头拍出的照片不锐,查查是否跑焦, 换个好的用!我觉着每个有单反的人都应该先买此头。此外CANON那些“贵”头都应该象此头一样,价低好用(我知道我在做梦! ) 长焦方面,不要考虑便宜的70-300,80-200,拍出来的效果你可能不会满意,尤其你用过优质的DC。攒够米直接上70-200/4L。

50mm标头上手几招:
50mm的镜头感与小DC差别可以很大,需要适应培养。
1。距离一米至二米,近则除去额头上部,远则留出上半身。
2。可正面,可侧面,可俯视(对女性儿童特别有魅力的角度,突出睫毛,单点对焦到眼睫)
3。避免强光。不要有阳光直接照射。靠窗的室内自然光,均匀的灯光(注意白平衡)都很好。标头表现皮肤的通透感非常迷人。绝对不要用闪光灯,把皮肤打成死皮。
4。对焦对到眼睛上。用单点测焦。
5。被摄人与背景物要有些距离,才可能把背景彻底虚化。
6。用连拍功能,抓表情,一气拍五至十幅。
7。用连拍突然偷拍,表现最自然的各类生活表情,比较有价值。
8。一旦找到镜头感,不妨推翻上述一切,努力创造新的镜头语言和视觉语言。
9. 用标头拍风景,建议牢记“减法”原则,宁取小景或局部景(没有广角不好拍大场面)。利用50mm的镜头语言“虚”,用F4或者F5.6,或虚化远景,或虚化近景。
10 用标头拍建筑(取局部),橱窗,扫街纪实,都很合适,有趣。


广角镜头:
最近一直在关注广角,也和朋友讨论了很多,都觉得很难选择,朋友跟我总结了如下:
学习型EF-S18-55
发烧型EF-S 17-55
实用型T17-50
主打广角爱小六A16 T17-35/2.8-4
易用型EF-S17-85IS
保守型EF17-40L
微距型S17-70
全幅型EF24-105
烧钱型EF16-35
理想型EF16-85IS/L2.8
经济型Tokina 19-35 便宜好用


长焦镜头:

考虑到你初学,应选择常用的焦段通常18-200mm就行,含盖了广角与长焦,18-200是个典型的旅游头,18-200没有防抖。
佳能18-200mm 3.5-5.6 IS
适马 18-200mm F3.5-6.3 DC OS (2600元)便携
腾龙 AF18-200mm F/3.5-6.3 (2500元)一镜走天涯
Nikkor 尼柯尔 18-200 此头表现很好

建 议佳能的毕竟是原厂,还有防抖,由于是刚上市,价钱较其他两个高。腾龙适马都不错,适马还有防抖,非常实用。三支镜头首推原厂佳能,其次是适马,最后是腾 龙。适马镜头不错,图丽成像不错,腾龙对焦不行,色彩也不行,就是便宜。Nikkor 18-200是懒人的一镜走天下方案。在类似镜头中,此头表现最好,而且克服了大变比的很多缺陷。锐度并不差,以致改变人们对大变比的成见。但总体上仍然 抵挡不了小变比的优秀镜头。因此,Nikkor18-200不应该是严肃摄影的选择。普通人偶尔玩一把单反,搞真正的一次性投资,D50 + 18-200 最爽。长焦方面,不要考虑便宜的70-300,80-200,拍出来的效果你可能不会满意,尤其你用过优质的DC。攒够米直接上70-200/4L。


--
1、尊重任何人。
2、不妄言。
3、不随意批评。
4、建设性。
5、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123.119.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