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已成往事 - [电影]
今天是朱塞佩・托纳托雷的见面会和新片展映,提前温习了他的“回家三部曲”。电影是立体的小说,托纳托雷继承了意大利电影的文艺血统,他自编自导的作品在写实中渗透着梦幻色彩,精致细腻的镜头和配乐勾勒出跨时代的氛围,为小人物赋予深刻的传奇性。这套华丽颂词在今天看过他的新片之后可以统统扫进历史簸箕。记录在微博的观感整理如下:
《天堂电影院》 ★★★
经典台词
日复一日生活在这儿,你会以为这里就是世界中心,一切不会有任何改变。如果你离开一两年,再回来时,你会发现人事全非,属于你的都已消失。你必须离开这里一段时间,直到你有所成就再回来,回到这个你出生的地方。现在不行,你此刻比我还瞎。生活和电影不一样,生活难多了。
不准回来,不准想我们,不准回头,不准写信,不准妥协,忘了我们!如果你办不到回来了,我是不会让你进我屋子的,明白吗?不论你做什么工作,要去爱它,就像你爱放映机一样。
观感
天堂电影院最终被炸毁,一代人的回忆灰飞烟灭,老人们满怀失落,年轻人们却在废墟前谈笑风生,历史仿佛注定会被遗忘。3小时加长版,中年多多与初恋情人重逢甚至发生关系的情节都是画蛇添足,导演大概是为了满足自己隐秘的愿望,却没有意识到失去的就不会回来,也无法弥补。对细节不知如何取舍,显示出托纳托雷早期的不足。在今天的见面会他谈到,后来发行的加长版其实是影片最初的版本,但是在意大利上映时票房惨淡,应制片方的要求剪短,才在国际获奖。
据说托纳托雷导演《天堂电影院》的初衷,认为本片是一个讣告,宣告传统电影院和普通电影生产方式的终结。八十年代末电视的兴起,使电影业受到很大冲击。然而,现实却是世界第一流的创作人才都会自动投入电影业。只要人们内心还有梦,电影的生命就不会终结。
《西西里美丽传说》 ★★★★
这是托纳托雷最成熟的作品,全片展示了人性的恶毒,当玛莲娜独守空闺,人们都认定她耐不住寂寞,觉得外表性感的女人骨子里一定很放荡。有罪的不是她的美貌,而是那些塞满邪念和偏见的心灵。后来玛莲娜为生活所迫出卖肉体,人们更是幸灾乐祸:我早就看出她是个婊子,果然不出所料!没有人关心玛莲娜为什么会堕落。
结尾,玛莲娜失去了美貌,失去了贞洁,也不再清高,人们才宽恕了她,因为她终于变得平凡,不会再让人产生邪念或者自惭形秽。如果她还是像从前那么美,没有丈夫,始终独身,也不接近任何男人,即使战争结束,世人就能坦然接纳她吗?如果没有丈夫的支持,没有爱情的支撑,她能够凭一己之力生存吗?
《海上钢琴师》 ★★★★
我最喜欢这部作品,因为蒂姆・罗斯,他在《落水狗》演橙先生,就是个过目难忘的人物,在仓库哀求白先生送他去医院那场戏,演技叫人吃惊。他在爱讲荤段子的黑帮流氓中间不显山不露水,中枪后像个娘们儿似的哭叫个不停,在黑帮头目乔面前一边撒谎一边露出那种瘪三特有的坏笑,在警察同僚被割掉耳朵方寸大乱之时,他濒临死亡仍能保持镇定。我试着修改了《海上钢琴师》的几段台词,特别是1900死前向迈克斯道别那段,感觉原文有些冗长,抓不准要表达的意思。
经典台词
冬天的新奥尔良美极了,在三月,你总能遇到那样的午后。浓雾滑入,飘浮在街灯下,淹没了万物。一切像被白色的刀刃抹过,仿佛施了魔法,房子失去屋顶,树木失去枝条,圣路易斯教堂失去了塔尖。人们擦肩而过却视而不见,脖子以上全没了,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撞上了就互相问候:草泥马。
在甲板上我感觉好极了,我看起来真像那么回事;可是在陆地上,我根本看不到尽头。在船上弹钢琴的时候,我主宰一切,我用音乐能满足所有人的愿望;可是下了船,我只能听凭上帝主宰,我看不到我的未来。谁能面对无数诱惑仍然坚持自己想要的?到那时恐怕连自己是谁都他妈的忘了。
我生在这艘船上,我只能这样活着,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是一个美得过头的女人,是一段太长的航程,是我不会弹奏的曲子。我离不开这船,大不了,我的人生可以提前谢幕。我不为任何人而活,除了你,谁也不知道我的存在,你和我一样,是人群里的异类,对孤独你得习以为常。
我见过无数次人们在码头上互相道别之后,转身就走,神色漠然。但是当我和1900说再见的时候,道别却成了最伤感的事情。虽然表面上笑着说“回头见”,但是我们心知肚明,这次分离就是永别。有时候从零开始是必要的,你得回到起点,这并不是结束,除非你有一段拿得出手的好故事。
观感
1900不肯下船,也是担心无法抵制世间的万千诱惑。在相对单纯的环境里,人很容易坚持自己,但是置身追名逐利的社会,置身争夺利益的漩涡中心,置身唾手可得的诱惑面前,人性真的经得起考验吗?就连从小生活在世界之外的1900都不能坦然说不。
终于看完托纳托雷的三部曲,三个故事都呈现了生命的孤独。《天堂电影院》多多并不理解艾佛特的苦心,分别了整整30年,两颗心没有再走近过,直到看了那份礼物。《海上钢琴师》1900和小号手迈克斯是朋友,甚至可说是生死至交,但是迈克斯并不完全理解和明白1900的内心世界,他只是亲眼目睹了一个传奇的存在。真正的传奇生来孤独,也没有归宿,只能活在人们记忆里。
《西西里美丽传说》更加绝望,前两个故事主角都守护了内心的纯真,而13岁的伦那托力量太渺小了,只能眼看着自己所爱的毁灭。伦那托目睹了玛莲娜的悲剧,却从未走入过她的生活,更不必说她的内心。两个灵魂擦肩而过,各自孤独却无法互相安慰,这就是生命的真相,即使爱情、友情也不能解除孤独。真正的英雄不是让世人景仰和折服,而是孤军奋战,独力战胜黑暗。他们从不惧怕孤独,因为只要有个好故事,就永远不会被人忘记。
新片《巴里亚》 ★★
恍恍惚惚从电影中心出来,一路上很渴望突然有人冲过来狠狠捶我的脑袋,告诉我那不是托纳托雷的电影。可那些熟悉的细节扑面而来:贫困躁乱的童年,凶恶粗暴的老师,动辄对孩子抡拳头的父母,永远一见钟情的男女主角,西西里特有的粗犷民风,还有耳熟能详的配乐。可是堆砌在一起,看不出任何新意。
炒自己的冷饭还不是最糟糕的,整个故事大而无当,主线杂乱无章,虽然塞满散碎笑料,逗得观众笑了一阵又一阵,可是跟看到男扮女装的小沈阳发出的笑声没什么不同,看到可笑的事物而发笑是人类的本能。群众演员个个面容深邃,像是苦难的化身,男女主角坐在他们中间就象两个崭新的广告演员。
整部电影走马观花的记叙了一个意大利共产党员的一生,连人物性格都没交代清楚,罗列了一个又一个历史事件,让主角像道具似的从中一晃而过。为了避免彻底的平铺直叙,开头结尾用了一点蒙太奇,却和1986年中国电影《异想天开》的处理手法如出一辙,但并非主角在做梦,倒更像托纳托雷自己的南柯一梦。
托纳托雷说本片的构想产生于06年来中国执导奥运短片,是不是当时看了太多中国电影,否则为什么有一股主旋律气息?全片都在体现政治正确,共产党、社会主义这些让中国观众倍感亲切的名词频频出现,却让托纳托雷显得十分陌生。我真希望是字幕翻译出了问题,但是演员的资质和演技都很平庸。
最大亮点是土地规划局局长这个角色的设计,他居然是个盲人,只负责收房地产开发商的钱,就批给他们土地,因为这个职位只需要权力,不需要视力。这个构思大概是托纳托雷06年中国行的真正收获。威尼斯电影节主席说《巴里亚》在意大利已经有130万观众,现场翻译强调意大利有6千万人口,但是观众人数也少得可怜。本片投资2500万欧元,片长2.5小时,有30多位意大利知名演员在其中客串(意大利版《建国大业》?)如果从没看过托纳托雷的电影,可以给三颗星,但是在创作上过度重复自己就没有任何意义。
托纳托雷和晚年的格里菲斯一样,创作力已经衰退。“随着票房的巨大成功,格里菲斯曾经拥有的谦虚、敢于探索的精神被哗众取宠和矫揉造作取代了,1919年的《残花泪》是他最后的杰作。此后他的影片依然成本很高,但都是用过时的题材拍出公式化的东西。”当年格里菲斯56岁退出美国电影界,如今托纳托雷也53岁了。没有人能够抵挡无情的岁月,纵然是天才,最终也只能默默陨落。电影的生命不会终结,人的艺术生命却总有尽头。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